A-A+

美国大选:十字路口的巅峰对决

2025-02-27 观点 评论 阅读
  

  美国大选:十字路口的巅峰对决

  

  
文章:第一财经日 日期:2008年10月14日

  

  陈之罡

  

  “这(场经济危机)根本而言是由于财物交换的管理者们因其顽固和无能而招致了失败,承认了失败,并且撒手不管。贪婪的金钱交易者们的行为在公共舆论的法庭受到审判,被人们的情感和理智所拒绝。的确,他们尝试过,但他们的努力是基于过时的传统模式。面对信贷的失败,他们所提议的只是更多的借贷。失去了用来诱惑人们追随他们错误领导的利润诱饵之后,他们求助于讲道,含泪祈求信心的重建。”
  “金钱交易者们逃离了他们在我们文明殿堂中高高在上的席位。我们现在可以依照古老真理来重建殿堂。重建的衡量标准在于我们对于远比纯粹的金钱利益高尚的社会价值的体现程度。”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这样描绘着当时的经济危机。对于目前发端于美国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这些描述依然显得贴切。75年过去,似乎不变的是华尔街以及资本市场逐利的本性。
  相似的还不仅仅是金融危机的根源。1933年的美国,仍然处在看不到尽头的经济大萧条中,而国际上来自德国和日本的威胁已经显现。今天的美国同样面临着经济和安全议题上的双重挑战,再一次站到了十字路口。
  当时的美国选择了罗斯福以及他所代表的左翼道路。罗斯福在经济上推行凯恩斯主义,政府强力介入市场,其中包括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是罗斯福时代的产物之一。在对外政策上,罗斯福步步为营,扭转了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主义的走向。
  罗斯福时代在美国社会的每个角落都留下深刻的烙印,影响持续至今。也许1932年大选中的美国选民并没有料到,他们当时投下的那一票,会如此深远地影响到未来几个世代的发展方向。
  奥巴马还是麦凯恩?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在11月4日的总统选举中,美国选民又要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作出选择。
  不同候选人获胜将带来的政策分野是明显的。根据两党的政治属性和候选人的不同立场,可以预期的是,如果奥巴马赢得选举,坚信政府应该有所作为的民主党人,将加大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力度,对金融市场更严厉的监管政策将会出台。在国际上,布什时代的单边主义将被抛弃得彻底而干脆,武力的运用将会更加审慎,从伊拉克撤军的举措将更加明确。
  如果麦凯恩赢得选举,由于受到共和党选民基础和建制力量牵制,即便有着特立独行特质的他,也很可能不得不在相当程度上遵循共和党的传统理念,延续布什时代的某些政策。麦凯恩长期以来一直推动政府放松市场监管,因此对于当前的金融危机,他不会从制度层面来强化政府的角色。在安全议题上,与奥巴马相比,麦凯恩会以更强势的手段来维持美国的领导地位,在伊拉克赢得最终胜利的意志会更坚定。
  而更重要、更有趣,也更有可比性的是此次选举对于美国国内政治的意义。1932年的大选一直被认为是一场导致美国政治格局大重组的事件,罗斯福当年所形成的包括工会、城市地带、知识层和少数族裔在内的“新政联盟”,至今仍然是民主党政治势力的根本。
  由民主党所带领的左翼力量及其所代表的自由主义,在政治上维持了很长时期的优势地位,在上世纪60年代的约翰逊总统时期到达顶峰。不过,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自由主义因过度膨胀而流于泛滥,传统价值观遭遇空前挑战,引发了民众的深度忧虑。
  物极必反。以里根代表的共和党在1980年总统选举中轻取50州中的49州为象征,左翼和自由主义在美国进入了一个衰退期,右翼和保守主义开始成为主导性的力量。以至于在赢得2004年大选后,布什的首席智囊卡尔·罗夫曾经放言,将就此开始打造共和党永久执政的基业。
  富于戏剧性的是,在4年之内,共和党的局面大变。对伊拉克的军事占领久拖不决,已经让共和党的新保守主义势力彻底崩盘,去年以来愈演愈烈的经济困境更让共和党雪上加霜。近期来的民调已经清楚显示,选情正越来越朝着有利于奥巴马和民主党的方向发展。
  亲民主党的学者曾在近年来提出一套理论,认为随着美国国民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少数族裔人口的显著增加,乃至互联网时代新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民主党的选民基础出现了根本性的扩张,“新兴的民主党多数”已经出现。这意味着民主党将进入一个长期的优势时代。
  如果以这套理论作为参照的话,奥巴马和麦凯恩进行的将是一场左右翼力量的巅峰对决。在同时于11月举行的国会改选中,民主党将毫无悬念地进一步扩大其在国会两院的多数地位,如果奥巴马获胜,将意味着右翼和保守主义力量遭到一次彻底的溃败,并或许将进入一个长期的衰退期。
  相反,如果共和党获胜,则可能表明,以基督教福音派信奉者为中坚的保守主义力量根基牢固,美国选民对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坚强守护,超越了对经济和安全议题的忧虑。对于民主党的支持者来说,如果输掉了这样一场几乎势在必得的选举,未来还能有什么机会赢回白宫呢?
  (为北京大学东西方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曾任某驻华盛顿首席记者)

相关文章 潘维:评选举迷信美国政治阶层的搏斗--奥巴马同样是美国富豪们的总统奥巴马2002年的反战演讲是彻头彻尾的战争宣言从奥巴马的一句真话说开去奥巴马对华战略日渐清晰直面美国--一个不能绕开的政治话题“零核”背后的玄机:解读美核态势告美国的“拉登”被捧为英雄向人们昭示着什么?中美冲突不可避免奥巴马出招了,中国会怎么应对?戴旭:奥巴马在中国面前像一只轻佻、嚣张的猴子再调准备金率--从宏观政策透视中美战略博弈
标签:美国   奥巴马   民主党   共和   主义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