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当前外国在华军事间谍的“活动相”

2025-02-27 观点 评论 阅读
  

  近日,广东破获一起由境外间谍机关通过网络勾联策反境内人员,窃取中国军事秘密的案件。30多年来,被境外机构策反的中国人中既有普通民众,也有学者、官员、军人。他们是如何被拉下水的拉他们下水的“境外势力”究竟指谁

  从“屌丝”到将军,都是他们的策反对象  

  据媒体公开道,广东近日破获一起由境外间谍机关通过网络勾联策反境内人员窃取中国军事秘密的案件。案犯李某因泄露机密级军事秘密13份,秘密级军事秘密10份,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2000年,李某来到南方某沿海城市打工。2011年5月一天,一个陌生的QQ号请求加他为好友。“女网友”热情体贴,从工作到生活,事事关心,渐渐成为了李某的“知心人”。一个月后,“女网友”突然告诉李某,其实“她”是个男的,名字叫“飞哥”。“飞哥”抛出金钱诱惑,让李某偷偷地向国家图书馆订购了大量只有境内专业人员才能订购的军事类书刊。

  

  李某还受“飞哥”指示,对重要军事基地进行长期定点定时观察。大量军事基地动态情况和军事装备的照片通过他的手流向境外,对国家军事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李某不是“飞哥”的唯一猎物。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以来,“飞哥”利用“网上书店”、军事爱好者网站等网络渠道,在广东省策反运用12人,在全国范围内更有20多个省市40名境内人员被“飞哥”策反运用。

  

  在广东破获的这起窃取军事秘密案中,被策反的作案人是南方某沿海城市的普通务工者。在境外情机构眼里,那些被诱骗、被发展的国内网民不过是最廉价的、可以随用随弃的网上情提供者而已。

  

  除了这些“屌丝”级别的泄密者,在以往的军事泄密案中,作案者不是高级军官,就是军工科研人员。

  

  1996年“台海危机”爆发,大陆对台军演,李登辉公开说“大陆所发的是空包弹”。这一言论引起大陆安全部门高度警惕,由此揪出潜伏多年的解放军大校邵正宗和少将刘连昆。

  

  刘连昆案是上世纪90年代大陆破获的最大一起台湾间谍案,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最大的一起涉台间谍案。刘连昆曾是大陆少将级军官,1992年在台湾“军情局”间谍的利诱下,开始为其卖命。

  

  当年11月,台湾方面派出“军情局”六处副处长王宝元(化名)到广州与刘连昆会面。席间,王宝元向刘连昆通了他的待遇、联络方式、重点工作等--比照台军少将的待遇,刘连昆每月将获得3500美元(以1992年的币值,约合人民币1.9万元)的薪酬;另外,每提供一批情,台方支付少则40万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8.6万元),多则上百万的“工作奖金”,由台方代为转存到刘连昆的海外银行账户;刘连昆退休后,“军情局”将照顾他的生活,并依照他的个人意愿,将他安排到国外或台湾居住。

  

  自此,刘连昆便顶着“军情局”给他起的化名“高至明”、代号“少康二号”,走上了一条出卖情换取金钱的不归路。从1992年“入行”到1999年初被抓,7年间,刘连昆向台湾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机密情。可无论他怎样隐藏,最终都无法逃脱,后来被判处死刑。

  

  2003年,陈水扁为求连任,在高雄“扁友会”成立大会上“精确”地指出大陆沿海地区的导弹部署数量。大陆安全部门迅速行动,将”军情局“上校李运溥建立的间谍网连根拔起,解放军少将刘广智因涉案其中被捕。刘广智事发前任空军指挥学院院长。

  哪些“境外势力”在策反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国家以及中国台湾等一些境外间谍机构,针对中国大陆的网络间谍活动日趋活跃,采用的方式手段也日趋多样化,其目的是套取大陆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企业的情信息。

  

  1993年前后,大陆民航共发生劫机事件21起,成功10起,劫机目的地均为台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台湾搞的策反舆论宣传,给劫机犯造成“只要到了那边,金钱美女要啥有啥”的印象。

  

  而出于政治目的,境内外反华势力往往相互勾结,在中国互联网上大肆散播谣言,蛊惑人心,并窃取有价值的情。

  

  24岁的年轻僧人土旦巴登说,2012年夏天,他和一个在印度的藏族女子“卓玛”网聊时,受到蛊惑性宣传后突然涌起自焚的念头。土旦巴登不知道,卓玛的真名叫次仁旺姆,1998年由青海非法出境跑到印度,现在是达赖集团的互联网机构“哲瓦在线”的主要负责人。

  

  成立于2006年的“哲瓦在线”,其主要职责就是在互联网上对中国网民,特别是藏族网民,进行煽动蛊惑和渗透策反,通过制造谣言来引发动乱,并寻机搜集中国情。

  

  2009年以前,“哲瓦在线”的主要资金是美国政府的下属机构美国国际广播局。中国媒体2009年曾道了美国国际广播局和“哲瓦在线”开展合作、对中国藏族网民进行网络策反和情搜集的内幕,那以后,美国政府不得不中止了美国国际广播局对“哲瓦在线”的资金支持。

  

  一段时间后,达赖喇嘛的亲信、达赖集团前任驻北美代表、“哲瓦在线”的创建人土登桑珠又为“哲瓦在线”找到了新的金主“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以所谓“人权沟通项目”的名义给“哲瓦在线”每年5万美元的经费。

  

  有专家指出,“网络间谍”的职能不局限于窃取情,制造谣言、蛊惑人心、煽动闹事也是它们的重要目的。

  

  香港《大公》曾道,总部设在北美的一家中文网站论坛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那些经常在网上发表“敏感文章”的人背景并不简单,他们受雇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间谍机构,专门在网上张贴攻击中国政府的文章和假消息,攻击范围涉及中国的政体、价值观念,甚至社会道德伦理。

  

  有香港媒体料说,美国情机构每年都要花上数千万美元,资助一批“网络汉奸”对中国网民进行思想渗透、策反,这些所谓的“网络汉奸”多是国内失意者,以及无固定工作人士,他们出没于各大中文论坛、门户网站,定期领取美国人支付的薪金。

  间谍何以屡屡得逞  

  虽然绝大多数重要单位都制定了严格的保密规定和制度,但很多单位都普遍存在网络泄密的情况。尤其是大学和一些学术机构网络泄密比较严重。

  

  一些学者参与国家重大课题、重要科研项目,有的是政府高层决策部门经常咨询的专家,但他们的网络保密意识比较淡薄,不少人图工作方便,很多机密文件都存于随身携带、常常上网的电脑里,几乎等于向境外情机关敞开泄密之门。

  

  在商业领域,相关单位“戒防”意识更加淡薄。加之我国刑法对商业间谍案件的惩罚过轻(注:最高获刑7年),相较巨额收益,导致犯罪成本极低。商业领域近年已成泄密重灾区。

  

  出国谈判中,核心人物所住的酒店被安装窃听器,手机号码被侦听,出行被跟踪,这都是外国对手惯用的手段。我国安全部门和保密局的相关培训,参加的却基本都是中层干部,而泄密的恰恰主要是高层,因为只有他们才掌握最核心的秘密。

  

  国家保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只有20%左右的企业,将商业秘密交由“知识产权部门”或“法律部门”这样的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约42%的企业由“财务”、“办公室”、“人事”等部门兼职管理,更有约37.6%的企业没有设立或明确管理商业秘密的部门。

  

  无论是通过互联网或者其他手段,针对中国的窃密、策反活动并不会因一两起案件的曝光而停止,要作好防范,除了需要国家的重视和行动,也需要强化个人戒防意识,严堵泄密漏洞。

  

  (据《中国青年》、人民网、《国际先驱导》)

  链接:网络正成为泄密的主渠道  

  康永升

  

  2012年,福建人黄某出于好奇,将偶然拍到的军用飞机照片在互联网上发布,后因泄露国家机密而获刑。黄某作为一名普通网民,自称“不是间谍”,只是出于好奇,无意中触犯了法律。

  

  其实,像黄某这样的案件已不是第一例。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发布的一项调研告显示:目前,网络泄密已占泄密事件总数的七成以上,而且正呈高发之势。

  

  随着互联网上军事网站、论坛、博客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军迷喜欢在网上交流国防信息,探讨军事知识。可以肯定的是,这对普及国防知识、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人们也发现,互联网在为军迷们提供“谈兵论道”平台的同时,也为海外情机构猎取军事秘密创造了条件。

  

  美国情部门认为,现在很多极有价值的情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网络搜寻几乎能够取代费尽人力物力且风险极大的传统间谍手段。美国军方研究中国军情的权威文件《中国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告》中,有相当一部分信息取自中国军迷们发布的网络信息。

  

  为了满足互联网情资源开发的需要,2005年l1月,美国中央情局组建了“开源情中心”,专门负责搜集全球各个网站、论坛、博客里的军事信息。通过网上信息,结合已掌握的情况,美军不仅能够了解他国基本军事动态,还能够获取武器装备数据、军事人员信息等核心机密。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绝大部分军迷网络泄密,在主观上不具有向海外军事机构主动提供情的动机,但因为其行为不当,缺乏自我克制,客观上会造成泄露国家军事秘密的后果。

  

  1999年,一名从事国防工程设计工作的军迷,在互联网上看到有关某国防工程的帖子后,作为该工程的参与者,他认为,“别人的信息都不准确,自己从事过这项工作,应当有责任发表一篇最权威的文章”。结果,造成了一起网络泄露重大机密案。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669期,摘自《中国青年》)

相关文章 毛泽东战略思想适用网络安全西方网络自由吗:西方话语陷阱与西方网络自由棱镜门事件与全球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研究美国"颠覆香港"基地遭曝光 间谍培养“占中”骨干新中国的反间谍案美国“贼喊捉贼”为网军邀宠香港学生叫嚣武装独立 要投靠境外势力杀出血路日谍案隐瞒不 中国输掉舆论战中国反间谍讳疾忌医美针对中俄开发网络谣言传播武器
标签:网络   军事   间谍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