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台海现状不是美国的战略底线
维持台海现状不是美国的战略底线
美国当前台海政策的真实企图究竟是什么?这是我们必须清楚的,否则必将危及我们的统一大业。美国从总统、国务卿,到各种军政要人在各种场合无不信誓旦旦的声称,他们反对破坏台湾海峡的现状,即他们在口头上是主张维持台海现状的。国内著名军事专家张召忠断定:“美国的战略底线很简单,就是台湾必须维持现状,‘不能统,也不能独’。”不少人虽然对张的很多观点持不同看法,甚至反对的看法,然而在这一点上却也有人与张的看法一致。
然而台独分子急独的恶浪一阵高过一阵,美国反对陈水扁“入联公投”的表态的官员也在逐步升级,最近的级别已经达到了仅次于总统的国务卿一级了。因而就出现了“中美联手联手遏止台独”的说法,尤其是部分港台媒体和大陆上的一些精英均作如是观。而最近台湾立委选举,民进党大败,国民党大胜;“蓝绿”态势颠倒,似乎更加说明了此一观点的“正确”。他们认为这是“中美联手制止急独”的已显成效的表现。
维持现状“不能统,也不能独”,确实是美国当前口头声称的所谓政策基点,然而它是美国的战略底线吗?难道美国真实的战略企图仅仅只满足于在台海维持现状吗?这个判断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只要看看美国台前幕后的各种表现,是很难得出美国仅仅以维持现状为满足的结论的。错误的判断会使我们对今后局势走向的预测产生不可挽回的错误,我们的思想准备和对策也将随之大错特错,它将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很有必要对这个判断作一个认真的分析。
其实这种判断在理论上的支撑于两个假设:
假设一:美国人,美国的决策者认为,当台湾当局冒险采取“法理台独”时,中国政府绝对会立即启动反分裂法,武力解决统一问题;
假设二:当中国武力解决台独,实现国家统一时,而美国由于全球力量的互相制约关系,不能选择打一场世界规模的中美大战。
为其如此,美国两相权衡利其轻,因此在战略上选择维持现状。
这两个假设看起来似乎非常合理,从中国人民的感情上看,从新中国坚决维护民族利益的历史上看,从中国政府一再表达的严正立场上看,从美国兰德公司公布的台海研究告来看,似乎美国的决策者是不会怀疑中国政府的决心的。
然而假设不过是个假设,它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美国的决策者真的是这样认为的吗?
我们来探讨一下假设一。
首先,如果假设一成立的话,那么美国为什么一再“向台独分子发出错误的信号”呢?美国人频频违反三个中美联合公,在关键时刻批准新的对台军售;在台独猖獗升温时,建立对台军事热线;并且近年来,不断增强太平洋司令部的军力,一再进行暗示性极强的军事演习;……等等。这一切又能作何解释呢?难道美国人自己愿意促成急独,让中国人一举完成国家统一,从而自己使自己被迫放弃这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吗?美国人有这样傻吗?
第二,既然美国人已经不怀疑中国人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那么前几天太平洋司令基廷还来摸什么底呢?据中新社北京一月十五日电 (记者陶社兰)国防部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丁进攻少将“说,基廷将军重申美国政府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表示正密切关注本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对此我们表示赞赏。同时他也坦承,台湾问题仍是中美两军关系最大的障碍,也是面临的挑战。”
而且,“这次访问是基廷就任以来第二次访华,去年5月他曾访问北京和南京。当时基廷受到了中国军政界的隆重接待,还特意参观了在南京紫金山东麓的南京军区第179旅。南京军区,在外界看来,是中国军方应对“台湾独立”的重要地区。”他这其实就是要看看中国政府的决心究竟有多大,如果美国人已经得出了假设一的结论,他们还要再看什么?
至于假设二,那是建立在假设一基础上的。确实,美国有些政界人士,还有一些军事研究团体,和一些所谓高级智囊说过,美国不能为台独冒与一个核大国打一场核大战的话,然而,这并不能就证明,这个观点已经为美国的决策者所采纳。而且主张强硬态度的也是大有人在的。
而关于在台海维持现状的承诺,则只是在与中国人会谈时,在回答中国外交质询时,美国的政要才说的话。而在美国自己家里,他们却并不是这样说的。下面几则言论是很有代表性的。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的幕僚长劳伦斯•维尔克森说“我们的五角大楼里面有一些人,比如负责防务政策的副部长道格拉斯.菲斯,他们基本上是在推动一种重新结盟,支持陈水扁更为激进的独立活动。”
维尔克森还说“从战略上讲,它有些模棱两可,显得有些混乱,有些难以支撑,既跟北京热乎,也跟台北热乎,但我认为这行得通,美国不善于很老练的外交,但在这里,美国的外交却很老练。”
“台海网10月14日讯美国两岸问题专家容安澜在最近发表的专文中宣称,台湾有七成民众认为入联公投不会导致大陆对台发动军事攻击,他同意这种评估。”请注意,这位美国专家就不认为假设一成立。
甚至于,还有绝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基廷于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不需要中国的允许经过台湾海峡,那是公海。我们会在自己选择的时间地点行使我们的通过权,就象过去我们那样做过的一样,将来也会!”对于作为中国内水的台湾海峡,其张牙舞爪,颐指气使,可谓气焰嚣张得很哩。
所以,第二个假设同样也是要打折扣的。
那么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战略目标究竟是什么呢?早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开始的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中,美国就向中国亮出了在台湾问题的底牌,当时美方就向中方建议以金门马祖交换中共放弃对台湾的主权主张,虽然遭到中国的严正拒绝,然而五十多年来,美国从未真正放弃过这个战略目标。即使在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建交时,为了联合中国,遏制前苏联的争霸,美国不得不声称主张一个中国政策,背后却抛出“对台关系法”,以在将来形势变化时,再作分裂中国的图谋。
所以,美国的战略底线是将台湾永远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是任何人、乃至傻瓜都能看得出来的,其实根本就不用费力去看,关于将中国分裂成七块或更多的叫嚣,难道国人忘记了吗?
维持现状“不能统,也不能独”,确实是美国当前口头声称的所谓政策基点,然而绝对不是战略底线,而是战术策略。战略、战术,一字之差,差之千里矣!这个字一差,我们就失去了观察和识别美国两面手法的显微镜,同时也失去了正确把握形势走向的望远镜;我们就会看不清那些政治花招后面凶险的陷阱,在逼近悬崖的时候却误认为形势大好,从而不能做好对最坏情况出现时的准备,被人舒舒服服的把绳索套上我们的脖子,我们却还以为人家在给我们系领带哩。
所以,美国的战略目标是把台湾从中国永远地分裂出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则把最起码也要维持海峡两岸的对峙现状作为战术底线;这才是美国的台湾政策的真实图谋。也仅仅只是这个最起码战术底线,才与我们发展两岸关系,争取和平统一的政策,在表面形态上多少有些接近。大家要注意这也仅仅只是表面形态上的接近,而绝对不是战略利益上的一致。所以根本就谈不上“中美联手制止台独”这一说。
我们一再呼吁美国要认清制止台独是有利于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的,是从如果美国采取错误政策将会出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的后果上说的;这取决于美国的决策者是否也是这样认为的。然而目前有很多迹象表明,美国的决策集团并没有能抵挡住“北京奥运会是一个分裂中国的大好时机”的诱惑;这是可以从美国操纵的两个吊线木偶,陈水扁和马英九的表演中清楚的分辩出来的。
首先,台湾“立委”选举虽然使陈水扁的民进党遭遇惨败,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入联公投绑大选”并未撤案;据人民网1月16日电:“陈水扁在圣卢西亚与媒体茶叙时,有媒体质疑,此次民进党推动的“讨党产公投”的投票率仅有26%,民进党捆绑2008;‘大选’的“入联公投”是否还要继续推动。陈水扁回应表示,‘入联公投’的议题当初党籍2008候选人谢长廷也是提案人之一,而且谢长廷也一再表示,‘入联公投’是2008‘大选’的主要基调之一,应该是不会改变的。”
第二,“立委”选举绑一般性“公投”的演习再次强化“公投”先例,虽然得票率只有26%,可是,此次“立委”的投票率仅为58%。即使将来“大选绑公投”失败,然而让分裂国家的“公投”得以进行,本身就是分裂国家的恶劣行动,是不可容忍的,是应该视作跨越和平统一底线的行动。况且,有一次,就有二次;一次通不过,还有二次;外蒙古公投的殷鉴仍然刺痛着中华民族的赤子之心啊。
“经常透露内幕讯息的《尼尔森道》指出……两项‘公投’议题都只有百分之二十六的投票率,都宣告失败,这个发展让美国认为,或许3月22日的“入联公投”投票率也不会达到五成,也不会过关。”(据东南快重庆晨)人家这是在散布麻痹我们的烟幕,为的是让我们抱“公投”不过关的徼悻心理,容忍“公投”的举行,以售其奸。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国民党马英九派实质上是另一个版本的台独,即“两个中国”版的台独;与陈水扁的“一中一台”版的台独并无本质区别,中国政府的一贯政策对这两个版本的台独都是坚决反对的。陈水扁的“一中一台”的“入联公投”尚未收场,虽呈颓势,而败局未定;而马氏的“两个中国”的“返联公投”的开场前的闹台锣鼓却已经开始敲响了;台独的大戏还在后头哩。联系到,马英九氏自去年三月赴美领取“面授机宜”以来的种种表演,其“司马昭之心”应该已是“路人皆知”的。
“经常透露内幕讯息的《尼尔森道》指出,这次‘立委’选举,立场稳健的国民党以‘远远超出预期的’幅度打败主张‘台独’的民进党。美国官员没有一个人公开评论选举结果,然而事实上,星期六的选举结果一揭晓,就有些美国官员感到暂时可以大大地松口气了。”美国官员松了一口气?如果我们也跟着松了一口气,那才正是美国和台独分子求之不得的了。
最后.恰在此时,美国军方再一次为对台军售放行,小鹰号航母在台湾海峡的武装游行,美国媒体掀起了恶炒“台海战争”的舆论风潮,各种恶意的揣测比比皆是。其狼子野心,触目惊心。
所以,关于美国台海政策的战略底线不是已经很清楚了吗!
结论:美国的战略目标是把台湾从中国永远地分裂出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则把维持台海现状作为战术底线。
把维持台海现状说成是美国的战略底线,那是失去了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人们的一厢情愿。
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华执殳二零零八年元月二十日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