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建国60年的发展历程回顾与发展观的演变

2025-02-27 观点 评论 阅读
  

  建国60年的发展历程回顾与发展观的演变  

  

  ——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体会

  

  2009年4月10日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又正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国第二批单位开展。在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后,对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我国发展历史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一论述,有了更深地理解。认真回顾建国60年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观的演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必然性、现实性、科学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实践科学发展观。

  

  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1949年-1952年。解放全中国的扫尾战斗,建立各地基层人民政权,抗美援朝。抓紧恢复生产,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达到中华民国时期的最高水平(1936年水平)。

  

  1952年-1956年。抗美援朝胜利,土地改革,全国人大首次选举并制定《宪法》、《婚姻法》等重要法律,社会发生男女平等等深刻变化。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引进苏联技术设备开展大规模工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农业合作化和城市资本赎买。建立了国有工商业的基本框架。

  

  1957年-1961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讲话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讲话。人民公社。反右、大跃进,庐山会议。遭遇连续自然灾害,进行全面调整。

  

  1962年-1966年。七千人大会和随后的经济恢复调整,农村四清运动,导弹和原子弹试验成功、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开展国防三线建设打下了西部工业的基础。

  

  1967年-1971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并经历最激烈的文攻武卫三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林彪事件。工农业生产在困难中发展,国防和科级继续取得氢弹试验、卫星发射等重大成果。

  

  1972年-1976年。重返联合国。邓小平复出,第一代领导人相继逝世,粉碎“四人帮”,唐山大地震。经济整顿、调整、恢复、提高,发明杂交水稻、研究运十大型喷气式客机。风庆轮事件——自力更生与引进的发展道路争论。

  

  1977年-1981年。邓小平再次复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刑法》与恢复检察机关。大规模引进工业生产线,建设宝钢和石化企业,自发的农村改革开始。

  

  1982年-1986年。农村改革高潮,城市改革起步,建立经济特区。粮食达到产量高峰,乡镇企业大发展,轻工业生产规模与产量大幅度提高,逐步改变了消费品偏少的情况。

  

  1987年-1991年。“六四”事件与总书记变更,国际环境恶化。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价格改革闯关与价格双轨制,经济整顿过度导致负增长。

  

  1992年-1996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房地产、开发区为代表的投资高潮,物价飞涨;提出两头在外的外向型发展战略。抓大放小的国企改革大规模进行,工人大量下岗。

  

  1997年-2001年。亚洲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影响出口。为刺激经济增长开始大学扩招收费、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商品化、新一轮投资高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2年-2006年。第三代领导集体正式接任。非典,提出科学发展观。国有大型企业改革,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上市和不良金融资产剥离。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加大民生、社会发展和社保等支出,免处农业税并开始种粮补贴。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同时外贸纠纷大幅度增加。

  

  2007年至今。环境资源对发展的约束凸显、破坏结果显现,强调节能减排的节约型工业化道路。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导致货币供应过量,长期低工资导致内需不振,石油、铁矿石等资源进口和低端加工品出口等外贸条件恶化。金融危机爆发并严重影响以出口拉动为主的国内经济增长。

  

  二、新中国发展的三大阶段和相应的发展观的演变  

  

  新中国的发展,可以初略的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发展观指导。

  

  第一阶段,就是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指挥的1949年-1976年。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建立了独立自主的科学技术体系和装备制造、国防体系,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人力、体系、技术和物质基础,基本解决了8亿中国人的吃饭、穿衣、教育、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存在的问题是政治运动太过频繁,部分影响了发展的速度和效果。与之相应的发展观,是计划平衡、统筹兼顾、独立自主,是农业补贴工业和高积累、低消费,这是迅速站稳脚跟保障国家安全、打好未来发展基础的必然道路。

  

  第二阶段,是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阶段,时间是1977年-2002年。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改革和开放,农业的厚积薄发、大力发展轻工业、引进工业生产线和外资,带来了生产大发展和物质产品丰富,解决了绝大部分人的温饱并大幅度提高了生活水平,但国家对经济控制力减弱、以高消耗和分配不公为核心的矛盾逐步积累,对外开放中以市场换技术的路线基本失败。与之相应的发展观,是“发展才是硬道理”、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第三阶段,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发展的新阶段,从2002年底至今。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经济依然高速增长,但利用充足的中央财力更加注重民生等社会发展,采取措施发展西部、东北等落后地区和扶持农业的基础产业,在对发展道路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强调节能降耗和自主创新,并在非典和汶川大地震等事件中重新认识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相应的发展观,是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标签:发展   科学发展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