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限空令:一个渐失自信的美国走进现代史!
股市限空令:一个渐失自信的美国走进现代史!
侯宁
自本月15日限制对房地美、房利美及雷曼等19只金融股进行“裸空”交易后,由于效果不彰,美股重归跌势,美SEC主席考克斯先生又开始动了对整个市场全面限制“提价做空”的念头。也就是说,虽然美国政府还不至于像巴基斯坦那样赤裸裸地干预股价涨跌,但对做空的限制却越来越多了。
当然,对一个长期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王牌国度而言,这样做只能是一种绝好的讽刺:它对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没自信了,它对纽约股市的涨没自信了,凯恩斯主义甚至社会主义要在美国复活了。所以,也就难怪“洛杉矶时”会有这样的标题道:“美国人对自由市场失去信心,或将选择社会主义”!
事实上,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从美国政府一次次对楼市注入流动性的强力救市,到最近其对“两房危机”的拯救,再到如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纽约股市做空的加码限制,我们都能体验到美国政府对本次美国经济大衰退的强烈担忧。对此,不论其做法是“凯恩斯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但本质是一样的,即这个老大帝国在危机面前选择了实用主义。现任高官考克斯和保尔森等人“临时抱佛脚”的一系列做法就是明证。
然而,就像巴基斯坦只让大涨不许大跌一样作用不限而导致巴股民围攻交易所一样,美国数次救市的结果也是没让危机有所减轻。相反,随着“两房危机”的爆发,股市也再度大跌,美国危机给人的印象是,它变得更深了,以至于经济专家都开始设计出“次贷第三、第四此冲击波”等等不详的词汇。
这一切,倒似乎印证了笔者此前的一些推测,即本次美国危机是对二战以来美国人透支型生活哲学的“哲学清算”,即那种靠美元计价体系和军事强权透支全球经济成果的生存模式面临历史性清算。这就像一个长期吸毒的人碰到了身体透支到某个极限,此时,再靠发放“宽松美元”便等于吸毒者靠毒品回光返照一样,只能缓一时,却是断然救不了命的。
因此,美国,这个二战以来硕果仅存的超级大国,正在面临一次历史性的哲学清算和价值自省。靠涂脂抹粉和虚张声势已经不灵了,尽管像中国古人所说的那样,“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它还可能再现一段“最后的疯狂”。
相反,与一些在位高官忙于救市而疏于反省一样,倒是一些退下来或即将退下来的美国高官和民间精英在危机面前表现出了强烈的自省意识。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去年以来退位了的格林斯潘的多次反思和预警上,也不仅体现在近期巴菲特、罗杰斯对美国式“好日子”一去难返的多次慨叹上,更体现在近日布什总统的一句“名言”上,他说:“:“毫无疑问,华尔街是喝醉了。因为喝醉了,所以现在还处于宿醉阶段。问题是,它还要多久才会清醒过来,不再推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金融投资工具。”
这里,“华尔街喝醉了”讲的是客观事实,因为“处于宿醉阶段”的华尔街已经破产连连、风声鹤唳了,但布什总统的最后一句却触到了问题的核心,即华尔街之所以在得意洋洋中“喝醉”,是因为之前他们曾肆无忌惮地“推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金融投资工具”。业内人士都知道,这些“莫名其妙的金融工具”便是诸如次级债券、垃圾债券等等一系列通过信贷抵押担保再担保甚至再再担保繁衍出的“金融衍生品”,也正是这些体现了美国式透支哲学的“信用凭证”,让美国人透支了未来,以至于在绝大多数中国人还在省吃俭用过日子的时候,平均美国美国家庭已经欠下了14——16万美元的外债!
这是一条旨在“透支未来”、“透支全球”的信用担保链条,多年来,美国政府就这么维持着,美国人就这么过活着,只不过,这一链条在美国社会最底层的楼市次级债信贷者这一环断了,顿时,整个“金融食物链”面临崩溃,处于食物链条的各个寄生虫都纷纷通过调低对方的信用评级来打击对手、争取尽可能多的剩余利益,危机也终于传导到了“莫名其妙”的美国政府。
其实,谁都知道,没什么可“莫名其妙”的。当初,推出那些“金融投资工具”时就是为了利益,“发明”这些工具的人也知道这样的“发明”必须基于良好的信用预期。然而,就像当年推进房地美和房地美的业务时忽略了风险控制一样,那时的美国政府和相关利益集团既听不进格林斯潘的警告,也不可能看到这种好大喜功的做法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于是,所有“防患于未然”的举措便被“莫名其妙”的束之高阁了。
由此而论,美国现在所面临的危机和中国股市、楼市现在面临的困境有极其类似的地方,我此前在预警股市危机时总批评国人有好大喜功、讳疾忌医的毛病,而现在看来,得意过头了的美国人也一样。
但无论如何,我并不看到美国SEC这样的救市举措,因为第一,这次美国经济衰退是历史性的,是转折性的,是一种价值观大清算;第二,按照历史经验,如果没有“重新做人”式的革命性变革,救市便只能有一个结果:愈救愈熊!这是我对美国救市的看法,也是半年来我对中国股市的主张。
我并不反对救市,包括对中国股市,对美国危机,但像现在这样的美国式救市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经过了和欧盟、俄国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二十多年的较量后,透支过度的美国已经渐失自信,这个老大帝国正在面临一场世纪性价值重构和制度危机。
也就是说,只有看清危机的性质,才会推测救市的效果以及如何救、何时救等等问题,而像某些专家和某些媒体那样在中国股市处于4500点时便高呼“救市”或拿整版做什么“灾后重建”的救市专题,如今看来便完全是一个笑话。
就此而论,投资者对现在的“维稳”也同样要一分为二的看待。维稳固然是好事,借维稳涨一段也可以理解,但如果过分夸大维稳的效果甚至幻想什么“暴跌后必有暴涨”,却完全是梦游式的臆想。试问,如果一个人从高处摔下受了重伤,你还能幻想他能立刻来个旱地拔葱么?除了金庸的小说里,现实中哪有这样的“绝世神功”?
最后,讲一个投资者朋友近日给我的留言吧,他说侯宁“过早看到风险让他忘记了中国人好赌,忽视了投机的力量。”也因为这个原因,他认为股市在奥运期间会大涨。但我要说的是,历史上我是有忽视投机力量的时候,但对中国人的“好赌”,从去年以来我却有了足够的了解。然而,我也相信,中国投资者是足够聪明的,他们如果知道了自己是在“赌”而不是像去年那样在天真地幻想“黄金十年”、“汉唐盛世”,那么这样的“赌”便会变得理性得多。而且,我想给这位朋友补充的是,面对美国危机,我们并非没有机会,甚至我们的未来可能真的超过美国,但首先,我们需要重新定位中国股市,我们自己也必须度过危机。
如此,我们又怎能想象一个“暴涨”的奥运股市呢?暴涨的苦头还没吃够么?“暴涨”要涨到哪里?难道还有“义庄”要为套在高位的散户去解套么?乐观的朋友尽可做如是梦想,就像此前有些人想象罗杰斯比我们更“爱”中国一样,但现在,罗杰斯在哪里呢?他老人家根本没做过A股!所以我以为,小涨的可能是有的,但暴涨的可能几乎为零。
相反,面对一个渐失自信的美国,如果其还想继续维持透支全球的价值取向,还想继续维持透支全球的美国梦,我想我们到需要高度警惕了:各自反省维持共赢固然佳美,但如果一时间危机恶化难以做到,谁又会去为美国的“次贷”埋单?谁又会被这只“百足之虫”拖上将死的祭台呢?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