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高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025-02-27 观点 评论 阅读
高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尚金 刘洪 刘浩远 



与金融动荡产生互动

设在英国伦敦的全球能源研究中心资深分析师朱利安•李近日在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认为,主要由于全球原油供应不足,不断攀升的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几乎不可避免,高油价正给全球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供需矛盾在“作怪”
朱利安•李认为,国际油价“极有可能”在近期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他认为“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朱利安•李认为,每桶100美元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未必会给市场造成重大影响。“这恰好是一个整数,因此引起了不少关注,但这个数字与任何其他数字确实没有区别。”
对于近期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的成因,朱利安•李认为,主要还是基本面上的供需矛盾在“作怪”,投机和地缘政治等只是辅助因素,或者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与流行观点不同的是,他认为当前的供需缺口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供应不足,而非需求旺盛。
据全球能源研究中心估计,全球原油需求自2004年以来增速不断放缓,前3年的增幅几乎是逐年减半。而今年,只要北半球不出现严冬,需求增长仅为0.9%,与去年基本持平。
朱利安•李指出,这一增速实际上远低于1.6%的长期平均水平,但问题在于,原油供应没有跟上,自2005年末以来几乎没有增长。而原油供应不足主要是因为欧佩克近年来刻意控制产量,缺乏投资“热情”。随着油价攀升,部分产油国越来越“珍视”自己的石油资源,油价攀升让产油国捞足了“油水”,自身也缺乏动力扩大生产。此外,由于欧洲等地大力推行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这使得欧佩克对于未来的需求变得更不确定,因此也怠于投入巨资扩大产能。
朱利安•李估计,油价在明年年中前仍将保持高位,除非欧佩克在此之前做出重大的增产决定。从中长期来看,朱利安•李认为,高油价会抑制消费,从而缓解供需矛盾,带动油价逐步回落。
全球面临通胀风险
朱利安•李认为,国际油价上涨正影响到全球经济增长步伐,甚至与目前的金融市场动荡产生了互动效应。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国际油价上涨和贷款利率上调令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借款人雪上加霜,无法按期还款,从而引发了次贷危机,进而波及全球主要金融市场。
在今年8月爆发次贷危机后,大量资金撤出金融市场以规避风险,转而将目光投向了原油市场,构成了本轮油价上涨的投机因素。
朱利安•李同时指出,虽然受到油价上涨影响下行风险增加,但迄今全球经济增长依然强劲,这主要是因为高油价在宏观经济层面上所产生的通胀压力为中国等低成本地区生产的商品所抵消,使得总体物价水平仍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但朱利安•李认为,这种抵消作用现在也许正在弱化,制成品价格很可能从现在开始呈明显上升趋势。加之食品价格由于多年歉收和生物燃料兴起等原因,也正在走高,下一步的通胀压力的确令人担忧。
发展中国家最“受伤”
尽管全球经济都面临着高油价的威胁,但非产油国的发展中国家可能受到的冲击最大。
朱利安•李解释说,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石油产品价格由政府定价并予以补贴。随着油价上涨,这些国家处境艰难:一方面难以维系高额的补贴;另一方面又担心将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拉齐会加重低收入人群负担,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但对发达国家来说,油价上涨迄今对经济的消极影响尚不严重。美国人的能源开支在个人消费中所占比例有限,且美国经济对石油的依赖性有所下降。就欧洲而言,国际油价上涨更因为欧元对美元不断升值,而在一定程度上被抵消。
但朱利安•李认为,发达国家并非高枕无忧,发达经济体受到高油价影响的迹象已经显现。

中国遭受压力远超西方

百元油价时代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的中国又将面临怎么样的压力并如何应对?新华网记者就此采访了美国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黄靖先生。
美元贬值是主因
《参考消息》:您怎么看目前的油价走势,有没有可能突破100美元一桶?在您看来,究竟是什么因素推动目前油价持续上涨?
黄靖:按照目前的这种涨势,我认为突破100美元一桶是很可能的。油价上涨有伊朗局势的冲击及其对市场心理的影响;但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是美元贬值造成的。因为世界上所有的原油出口国,都是以美元作为计价单位的。美元的持续贬值,就必然导致油价不断上涨。
尽管油价在不断上涨,但对美国国内经济和民众生活影响并不大。随着美元的贬值,一方面油价在上升,但另一方面美国出口则在增加,美国工作机会也在增加。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实行浮动汇率的美国、日本和欧洲对高油价的消化能力要比中国强许多,压力比中国要小许多。
金融市场压力最大
《参考消息》:作为一个主要石油消费国,油价上涨对中国会带来哪些影响?
黄靖:对大多数发达国家以及实行自由汇率的国家来说,油价上涨可以通过汇率上升来消化掉大部分影响。但中国的汇率并没有开放,并且人民币主要和美元联动,尽管人民币在升值,但幅度太小,因此中国不但消化不掉高油价的影响,反而因为汇率的问题而承受加倍的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必须要对油价上涨的影响作好全面长期的准备。
《参考消息》:您谈到了对中国的冲击,但具体哪些行业可能受高油价冲击更大一点?
黄靖:我认为,冲击最大的首先是中国的炼油企业及其相关的能源下游企业。高油价对能源上游产业负面影响不大,但对炼油等下游产业,高油价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但从根本上看,最大的压力还是在中国国内的金融机构。因为原油期货跟金融市场联成一片,油价一上涨,会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影响。由于美元快速贬值而导致油价以及其他原材料涨价,加之美国次贷市场崩溃所引发的危机,使得全球金融市场的调整异常猛烈,而美国总统大选年带来的政治因素将使美联储持续减息以保持经济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金融体系必然受到大举进攻,而在汇率没有放开、金融市场还没有完全和世界接轨的情况下,中国金融体系的防卫能力较低。中国大量的外汇储备因油价上涨,反而会成为巨大的负担。
以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外贸市场的顺差,现在更多的压力将来自内部。油价居高不下必然会对投资信心和投资动机产生负面影响,许多投资者在投资时就不得不把能源安全考虑进去。
应当建立应对机制
《参考消息》:中国外交已无法避开石油问题,您认为石油问题对中国外交带来了怎么样的挑战?如何化解?
黄靖:从外交战略角度看,高油价不仅对中国整个经济政策制定造成巨大的压力,并且将必然给中国的对外政策造成巨大的困难。
目前国际市场上的原油约26%属于自由贸易,74%多控制在各个国家手里,因此中国会发现,即便和美国、印度和日本等能源消费国大力合作,依赖国际石油市场解决问题,中国能得到的石油仍然有限。但如果中国和俄罗斯、中亚、中东等产油国发展关系,则中国可能要对整个发展大战略做出调整。因为这些国家将原油作为国家控制的战略物资,中国要想得到,必然要同他们在战略利益上进行交换。这必将又会影响中国在其他领域的战略利益。
通过经济方法解决高油价问题有两种,一种汇率放开,让人民币升值,但现在不可能这样做,因为这样带来的损失太大了;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各种小的手段,积少成多来化解这个问题。所谓小的手段,我认为,应该改换投资方式,把中国现有的储备投放到国际市场上去,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关系;鼓励低耗能产业的发展,对高耗能产业进行限制;进一步鼓励中国石油企业以合作等方式开拓境外市场。
总之,我觉得,高油价对中国的挑战是多方面的,中国应该把各方面人才聚集在一起,搞一个统一的协调机制,来进行全方位的应对。(

危机背后也许是契机

最近,国际油价的走势及其影响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新华网记者采访了日本财团法人能源经济研究所石油和天然气方面的专家、主任研究员郭四志。
投机资金是“祸首”
关于这次油价上涨的背景及主要原因问题,郭四志说,从长远来看石油价格上升的趋势不会改变,因为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储量有限,这是大前提。但是,这次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全球石油市场供需紧张所致,投机资金从股市转向原油市场才是导致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另外,世界主要产油区的政局不稳定也是造成石油价格上升的一个原因。
相关数据显示,纽约商业交易所WTI原油期货交易量是原油实物日交易量的5倍。其中,投资原油期货的至少有一半以上并不是原油的实际需要者或者使用者,而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中获取差额利润的投机资金。
郭四志引用业内人士话说,投机资金至少将原油期货的价格抬高了20美元,按照目前全球原油供需实际状况,每桶的价格应在80美元左右。
郭四志分析说,随着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原油需求增加和全球已发现的油田储量减少等原因,原油供应能力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的增长,再加上中东地区的政局动荡以及节能手段、替代能源开发难以在短期内奏效,今后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新能源开发将加快
关于油价上涨对全球经济影响,郭四志说,原油价格上涨并不完全是坏事,从长远来看,将促进各国加快利用节能技术和开发替代能源的步伐,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度。
郭四志举例说,日本是个能源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石油几乎全部依靠进口。但是,在经历了几次石油危机后,日本通过大力开发推广节能技术、积极开发替代能源,对石油依赖度大大降低。日本石油进口金额占GDP的比例从1978财年的4.5%下降到2006财年的2.2%,几乎下降一半。
郭四志说,油价上升势必刺激全球掀起新一轮的新能源开发热潮,包括核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等各类石化产品以外的新能源开发。
对中国未必是坏事
郭四志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由石油输出国变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本轮石油涨价,将为中国开发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技术提供新的契机,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产生积极的影响。
他说,因为油价上涨,中国每年可能要多支付几十亿美元用于进口石油,长期下去会对中国的贸易收支产生影响。石油是一种战略性产品,产油国更是把能源当作政治性战略资本来对待。因此,对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尽早摆脱依靠重工业、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至关重要。
郭四志还指出,本轮油价上涨对提高国民的节能意识也会产生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政府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油价上涨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好事。
(《环球视野》摘自2007年11月15日《参考消息》)
相关文章 成都学者:银根会放松吗?王小刚:中国经济已面临“滞胀"风险的理性分析及对策思考混乱的经济学名词之通货膨胀中国的通货膨胀已攀升至高位,应该采取渐进式举措加以调控梅新育:中国物价上涨罪不在"猪"美联储才是祸首吕永岩:对美巨额利益输送必须严查、追究!通胀“魅影”下的规避与应对——“通胀治策”论坛精要从猪价轮回看生猪产业的沦陷通货膨胀与经济危机梅新育:境外上市受阻有利于削弱输入型通胀通货膨胀的真相:美联储放水与大象挤入澡盆竖琴螺对通货膨胀的独特看法
标签:油价   中国   上涨   石油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