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大道国学:不明真相的“被自由”

2025-02-27 观点 评论 阅读
  

  大道国学者夏商先生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里这句最要害的台词,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悟得透。古往今来,由于信息和话语权的不对称,导致不明真相的往往是普罗大众。但不明真相的群众,也绝非中国所独有。想当年,美国为推翻萨达姆而对伊拉克开战的理由,曾是何等的言之凿凿,以至于美国的民意也随之汹涌澎拜。但后来全世界都明白,这只不过是美国的政客及媒体摆出的乌龙。美国军火商和石油商私人资本利益集团,用这样的政治经济学手法忽悠美国选民,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号称是当今世界自由民主旗手的美国,不照样是在制造着不明真相的群众吗?

  

  如果按照市场化私有化“普世价值”精英们的逻辑,包括伊拉克、阿富汗及利比亚的群众不明真相,都应是独裁专制造就的必然。因此,他们被西方忽悠欺骗,也是应该的。那么,在民主自由的日本和印度,群众的不明真相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先来看几条相关时讯,然后再继续讨论。

  

  【1】日本核危机如何结束还是个谜

  

  据中新网2011年4月1日电,综合外电消息,4月1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就日本东北部11日发生的强震、海啸及引发的福岛核电站危机发表讲话,呼吁日本民众听从政府建议,称这样能避免公众健康受到危害。据道,菅直人说,今年4月11日之前,日本将就灾后重建工作设立特别任务组。他表示,日本政府之所以维持当前对福岛核电站疏散范围的建议,是听从了专家的建议,根据他们的提案操作。菅直人同时承认,福岛核电站的情况“还没有稳定”。至于这场危机何时才能宣告结束,很难为其规定一个准确的时间。他表示,政府可能负担起这场核危机造成经济损失的部分费用。
【2】印度徘徊在十字路口 8亿国民没有受益改革成果

  

  据中国证券网2011年04月01日道,印度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在世界主要大国中,经济增长速度仅次于中国。然而最近几个月来,印度的社会情绪却严重变糟了,甚至连印度最富有的一些人都开始抱怨形势很不对头。《华尔街日》发表长文指出,毋庸置疑,经济繁荣给印度的商界精英创造了巨额财富,也大大改善了亿万民众的生活。但印度的12亿国民并没有普遍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一系列腐败丑闻更是暴露了印度缺乏有效治理的尴尬现实。

  

  20年跳跃式增长

  

  20年前,印度放弃了苏联式的中央计划经济模式,转而拥抱资本主义并实现了经济的跳跃式增长。1991年的一场金融危机触发了印度的经济自由化改革,当时印度正濒临债务违约的边缘。现任印度总理的辛格时任印度财政部长,他采取的措施成功延缓了金融危机的发生。抛弃陈旧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之后,印度释放了企业家的力量,贸易被刺激起来,外国投资也被吸引了来。曾在1991年跌到大约1%的经济增长率从此迅速回升。1992年2月,辛格对印度议会郑重声明:印度又动起来了,我们会实现美好未来。

  

  在很多重要方面,这些改变使印度成为一个成功的典范。在航空和电信等曾经由政府主导的行业,私营公司如今成为领头羊。印度外包业的专长和低成本获得了全球赞誉。南部城市钦奈则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汽车制造中心。如今,印度常常被当作一个典范,证明亚洲的一个民主制国家如何能够与邻国的飞速发展不相上下。在截至3月31日的一年,预计印度经济将增长约8.5%。

  

  很多改革没坚持到底

  

  可如今,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印度社会的转型。印度的公共教育体系是一个烂摊子,近年来也没有什么重要的国有企业被私有化。而承诺实施的金融体系现代化改革不过是在有一搭没一搭地进行着。刺激工业化所需要的土地改革在政治上被判了死刑,国民营养不良的现象仍然普遍。印度工商联合会主席库马尔说,由于很多改革没有坚持到底,印度有失去前行动力的危险。甚至连政府的高层官员也承认他们有必要重启改革。曾在1991年的改革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的印度内政部长奇丹巴拉姆最近说,“我们必须迅速找回当年的勇气,做出大胆的决策,我相信我们会做到的。”他还说,最近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帮助穷人,推出了在学校提供午餐的项目,并拟定了一项让实现温饱成为国民一种基本权利的法律。

  

  本周刚刚卸任微软印度区董事长的维文卡特桑说,印度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他说,“最后我们可能变成一个相当不稳定的社会:人们的期望值在不断增加,那些被甩在后头的人不再满足于过当前的生活。你已经看到了愤怒以及民众对愤怒的表达。我强烈地感觉到我们正处于一个转折点,既有难得的机会,又有涌动的黑暗势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印度各界精英和整个国家的所作所为至关重要。”

  

  软件服务业巨头Wipro的董事长普雷姆吉不久前在电视上露面时将当前形势形容为“国家灾难”。普雷姆吉和其他13位各界精英今年1月在致“国家领袖人”的一封公开信中列出了他们的抱怨。这些人在信中写道,由于经济发展面临的障碍,大家普遍认为,穷人和边缘化社会群体并未充分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这13位精英包括商界领袖、最高法院的退休法官以及印度央行的前行长。

  

  穷人未享受好处

  

  其他衡量国家富足的重要指标则描画出一幅令人更加不安的画面。微软印度前董事长维文卡特桑问道,全球化和工业化给印度带来了什么好处?有约4亿人受益,而有8亿人没有受益。据印度财政部进行的2009-2010年经济调查显示,自1987年以来,印度靠底层的半数人口热量摄入一直在下滑,而处于社会上层的人却在为肥胖症的不断增多而苦恼。

  

  城乡基础设施依然严重不足:近年来,中国每年增加的发电量是印度的平均10倍以上。1991年,辛格在议会就推出重大改革发表演讲时说,他希望避免奢侈浪费带来的恶疾。他说,“我的目的不是要刺激我们从西方富足社会学来的大手大脚花钱的消费主义。”不过,印度现代化最为明显的迹象之一是,根深蒂固的消费主义信条。奢侈品销售大幅增加。中产阶级社区中豪华别墅开始取代平房。高档购物中心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与此相反,由于物价不断上涨,很多城市贫民的生活开始倒退。物价上涨是与印度高速增长相伴而生的一个持久不断而有破坏性的产物。涨价的主要是基本食品。一些经济学家说,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是政府不愿放开农业综合企业的发展,不愿打破限制跨省贸易的壁垒。打破贸易壁垒将提高农村生产率。目前食品价格涨幅约为10%,总体通货膨胀率超过8%。

  

  德里一名44岁的人力车夫说,“我们是受物价上涨影响最大的人,而物价上涨对富人没什么影响。我被诊断患结核病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我没钱治病。我们没法养活孩子,更不用说治病和供孩子上学了。”他说,他的人力车是租的,车主提高了租金,但乘客却拒绝多付钱。

  

  政治结构与腐败问题

  

  政治形势是阻碍自由化进程的原因之一。印度国大党依靠较小的地区性党派来保持在议会的执政联盟。这就使政策的制定规避风险,因为小盟友拥有打破平衡、颠覆执政联盟的力量。印度总理辛格今年78岁,推行新政策并不完全由他说了算。尽管他是总理,印度势力最强大的政治家却是索尼娅·甘地,现任国大党主席,国大党领导着执政联盟团结进步联盟。她实际上对政策决策拥有否决权。

  

  现届政府一直受累于腐败问题的曝光。改革本来是要终结“执照统治”,从而减少行贿受贿。执照统治化用“英国殖民统治”一词,指的是一个由决定经济活动的政府执照和许可形成的全面腐败体系。但目前的腐败被认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普遍,原因是经济的扩张创造了更多的行贿受贿机会,比如在批准基建项目并为其拨款的时候。2008年秋季,印度一次手机频段分配被曝存在漏洞,据称还存在腐败,这使政府失去了数十亿美元的潜在收入。

  

  新德里尼赫鲁大学经济研究与规划中心主席库玛尔说,规避直接税收的商业活动已经大幅增加。库玛尔是研究这种“黑色经济”的专家。他说,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次里程碑式研究估计,黑色经济占印度GDP的4%到5%。库玛尔说,黑色经济并没有衰落,反而已经系统化。他估计,到1996年,黑色经济占GDP比重达到了40%,2006年达到了50%。他说,增加的原因在于违法行为在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宽容。

  

  由于经济奇迹很少惠及普通民众,引起他们不满,全国各地都在掀起政治运动。多数政治运动所提诉求的一部分依据,在于他们认为穷人在印度转型过程中遭到了忽视。在印度人口最多的北方邦,首席部长马亚瓦蒂已把自己定位成中央政府直言不讳的批评者,以及被压迫阶层的捍卫者。在西孟加拉邦,现任中央政府铁道部长的班纳吉因鼓吹农民地权、反对塔塔集团在邦政府所在地加尔各答附近修建汽车工厂的计划而一举成名。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有争议、由印度管理的喜马拉雅克什米尔地区,一场长期酝酿的暴动在去年爆发,一部分原因在于该地区年轻人缺少经济上的机会。

  

  【3】美国没有资格谈网络自由

  

  据重庆华龙网2011年03月31日道,去年,谷歌“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后,退出了中国内地,其高级副总裁和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多姆德官方博客上发文称此举是“不愿意继续审查"谷歌中国"搜索到的结果”。一时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指挥强大的宣传媒体大肆抨击中国的封闭政策,讽刺中国的“internet(国际互联网)”不“inter(国际)”,大有以“民主自由”之名,裁决中国互联网“死刑”的势头。

  

  19日,英国《卫》对美国建“网络水军”事进行了道。我们无从得知为什么向来作为美国人最坚定的“盟友”和最忠实的“走狗”的英国人会在背后捅了美国佬一刀,刺中了美国人的软肋,一刀见血,狠狠地扇了满世界鼓吹自由和民主的山姆大叔一个大耳瓜子。

  

  不可否认,在计算机互联网领域,美国几乎有着霸主般的地位,说美国人在这方面“说是自由就是自由,不自由也得自由;说不民主就不民主,就算民主也不民主”绝不夸张。坐拥计算机领域的一软(微软)一硬(inter)两大巨擎,手里掌握着全世界仅有的13台互联网根服务器中的10台、手握全世界的互联网IP地址分配大权和世界上最先进的网络搜索引擎(google),可以说美国人就是将网络玩弄于手掌之中的上帝。掌握着如此巨大的力量,要说向来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人会不监视互联网中的一举一动?美国人利用得天独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优势威胁着世界各国绝非危言耸听。Inter的芯片和微软的WINDOWS中存在漏洞和后门几乎是众所周知的“秘密”,这也是国内的计算机爱好者热切关注我国的自主研发的“龙芯”和“红旗LINUX”的原因。在这个被计算机控制着几乎整个世界的年头,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命脉被别人掐着。

  

  如今,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的题为“互联网的对与错:互联网世界的选择与挑战”,鼓吹美国支持互联网“言论、集会和结社自由”的讲话还余音在绕的时候,英国人撕掉了美国人虚伪的画皮,将其所谓的“自由”与“民主”暴晒于阳光之下,何其可笑。此时此刻,“既要当婊子,又想立牌坊”这句在中国流传千百年的俚语仿佛是对美国佬最好的脚注。

  

  不过,不难理解美国人的思维,在他们眼里,强权就代表一切。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们自认为可以干涉朝鲜、越南、伊拉克、伊朗,甚至中国的内政,这不正纠集着一帮“狐朋狗友”在利比亚“劝架”。同样的道理,作为在计算机互联网无所不能的“上帝”,他觉得自己是自由、民主的,那实际上就应该是自由、民主的,那是必须的。但问题是,有谁相信呢?

  

  【4】网闻博评:日本核危机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如果说地震和海啸是自然天灾,那么导致核泄漏与核辐射的核危机则大半是人祸。但问题在于,日本潜在的核危机还有多少?本次核危机的危害究竟有多大?日本“政府可能负担起这场核危机造成经济损失的部分费用”的可能性究竟如何?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攸关日本国民切身利益的事,也是与近邻的中国人民休戚相关的大事。自由民主的日本,不该有不明真相的群众。

  

  【5】美国媒体为何要点印度的炮?

  

  在北非和中东乱云潮涌之际,作为世界“普世价值”旗手的美国,对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印度也没有冷落。《华尔街日》刚刚发表的这篇道,的确很耐人寻味。若按照接轨“普世价值”国际惯例的精英们的惯性思维来看,印度的市场化、私有化及民主化应该是比中国要先进得多。论说,也应不存在什么“顶层设计”政改攻坚的必要了。那么,山姆大叔为何在此时,偏要揭这个“民主典型”的短呢?莫非是美国华尔街私人资本集团,在印度有了什么巨大的“利益攸关”吧?

  

  再来看印度最近20多年来的市场经济改革结果,原来也只是富裕了少数人,而牺牲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并且,也同样存在严重的官商勾结的腐败。不知民主法治的监督机制,怎么20多年都没能及时发现和纠错,而非要等到“世界警察”不远万里跑来监督?“近年来也没有什么重要的国有企业被私有化”,美国人真正的不满,或许就在这句话里。印度不明真相的群众,不知何时才能明白真相!

  

  【6】热点意外的世界真相

  

  对于美国私人资本寡头集团操纵政治交易和“国际社会”舆论的能力,我们是不应该有任何的怀疑。美国“网络水军”的横空出世,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些所谓网络舆情的真相。当我们的注意力,就这样被吸引到日本、利比亚及印度的时候,我们不应忘记美国的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由此导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还正在蔓延。伊拉克和阿富汗人民的“被自由”,原因也并不在其政治制度本身。战乱的背后,才是真相。热点之外,才是真相。西方私人资本寡头集团最后究竟将在何处“剪羊毛”?且会通过什么手段“剪羊毛”?其“剪羊毛”的速度与力度又会是多大?这些问题,才是13亿中国人民必须时刻留心的。

  

  其实,美国的“网络水军”、“文化水军”及“经济水军”早已登陆,这绝不是在耸人听闻!

相关文章 巩献田:请听钱学森同志讲政治体制究竟如何改革?邓小平“南巡谈话”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梁柱: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改革和毛泽东的远见卓识--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历史性选择(之三)愚悻:在前进频道也来个“十三点”《政改十三点》出笼是为自掘坟墓大众民主:图穷匕见,狗急跳墙——评《政改十三点》之一赵系图穷匕见——评《政改十三点》一个世纪性的弥天大谎
标签:印度   美国   经济   一个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