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制度走到了末路!——读报有感
资本主义制度走到了末路!——读有感
迎春
10月9日的《参考消息》,转载了美国《耶鲁全球化》在线杂志10月7日的一篇文章,标题是《自由资本主义制度走到末路》,巴希尔.戈特比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精英”看得远一些。我国有的“精英”还在谈论如何利用美国的经济危机,是去华尔街“抄底”,还是出去“获得资源”,还想走美国的老路,而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已经看到是“制度”的末路了!
全文共有三个小第一个就是:“‘私有化狂热’恶果暴露无遗”。文章说:“全球化需要自由市场的统一,需要输出一些超现代的美国银行体系概念,对冲基金,不可靠的企业债务评级公司,虚假的抵压体现以及‘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流动公司已经占领了全世界。”“在私有化的狂热浪潮中,世界很多国家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失去生计。世界上每个人都在做着发大财的美国梦。但正如每次淘金热所证明的那样,在其他老百姓债务缠身和人们对消费主义无尽追求的同时,只有少数幸运儿能真正发财。”
第二个小标题是:“西方国家领导人愚弄全世界”。说的是这些人“无视”“亚洲金融危机------恐怖主义的根源、安然公司的破产甚至最近的世界石油和粮食价格的猛涨”等社会问题,“决定把视线从针对这些问题的指责转移到全球变暖和生态危机上去。”这就揭露了他们混淆社会问题和技术问题,转移视线的阴谋。文章说:“他们宣扬气候变化的威胁,同时隐瞒着一场即将掠走人们的住房和辛苦赚来的养老金的大洪水。”
第三个小标题是:“只照顾极少数富人的制度必败。”文章说:“当前人为的金融危机预示着一个资本主义新时期的到来,它预示着一场重大变革的开端。现在,所有人都必须清楚,如果某一种制度只照顾极少数富人而不尊重每个人的经济福利,它便注定会落得同样的下场。”这些论断比较中肯,尤其是能够提出“制度”走到了末路,说明他有观察力!
我们在前面说过,的观察力远高于我国的“精英”。但是,他的视野终究不可能跳出资本主义的框框,他所说的不是“资本主义制度”走到末路,而是“自由”资本主义制度走到末路;他也不认为资本主义必将被一种新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而是认为“经济领域同样需要经济多样性”,他赞扬北欧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混合模式”等,都说明他还没有认识到是资本主义制度走到了末路。
我们马克思主义者、特别亲身经历过没有资本的经济生活的人,应该对这次美国以及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认识得更清楚,这就是资本主义制度末落的表现,是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又一次明证。
在毛泽东时期、在实现公私合营以后,我国经济领域基本上就不存在资本,没有股票市场,更没有什么对冲基金、衍生金融品等,当然也不可能“像爆米花机一样飞快生产出财富”,没有“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流动公司,也不可能有所谓的“幸运儿能真正发财”。
另一方面不会出现“成千上万的人失去生计”,也不用担心“一场即将掠走人们的住房和辛苦赚来的养老金的大洪水。”
对经济“制度”的认识不科学。其实北欧等国家仍然是资本主义,并不是什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混合模式”。资本主义就是以雇佣劳动为经济基础的制度。只要以雇佣劳动制度为基础,就必然要出现失业、解雇、广大劳动群众贫苦,而少数富人肥得流油的现象。尽管美国与北欧的一些国家的现象在程度上有所区别,但是本质是一样的。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有这种看法可以理解,而我国一些自称是老共产党员的人,如谢韬、辛子陵之流,也在宣扬所谓的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彻头彻尾的背叛了。只有用公有制取代雇佣劳动制度,像毛泽东时代那样,没有资本,没有投机倒把,没有“私有化狂热”;而劳动者则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没有失业、解雇的威胁,生、老、病、死都有保证,废除了买卖劳动力的制度,才是社会主义制度。当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斗争中、在劳动、学习中获得无穷乐趣;人们不仅成为自然的主人,也成为社会的主人时,资本主义制度就一定会进入历史的博物馆。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