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高盛:十年繁华成一梦

2025-02-27 观点 评论 阅读
  

  
高盛:十年繁华成一梦

  

  
华尔街日 2008年11月21日

  

  这是属于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的“失落的十年”。

  

  周四,这家有着139年历史、最受推崇的华尔街银行股价跌破了53美元大关,那是它十年前首日上市时的价格。

  

  高盛股价当日跌至52美元,较今年年初重挫了75%,较1999年5月3日该股首日上市交易时还折去了1.9%。

  

  在2008年的股市大跌中没有公司能安然无恙,高盛亦不例外,即便它在2007年时就先知先觉地对问题次债进行了做空处理。然而,围绕高盛业务模式、未来盈利能力以及整体经济形势的质疑越积越多,令这只曾于2007年5月登顶每股230美元的股票一路溃败。

  

  周四,那些在首次公开募股(IPO)时即供职于高盛的旧将都对该股的亏损幅度大感震惊。尤其要指出的是,许多员工手中的期权已经变得一钱不值了。

  

  基于今年早些时候公布的最近一份委托书声明中的数据,高盛五大高管均的损失都格外沉重。估计从今年2月以来,随着股价暴跌逾七成,他们的帐面财富缩水了8.39亿美元之多。

  

  受创最深的当属高盛首席执行长兼董事长罗伊德•布兰克芬(Lloyd Blankfein),自2月11日、即最近一次披露数据以来,他所持有的220万股已贬值3.001亿美元。

  

  这不包括布兰克芬手中120万股认购期权的损失,这一部分金额较难量化。布兰克芬目前手持有的股票价值估计为1.166亿美元。

  

  据估算,其他四位高管:两位总裁:乔•温克莱德(Jon Winkelried)、加里•科恩(Gary Cohn)、首席财务长大卫•维尼尔(David Viniar)和前任执行副总裁爱德华•弗斯特(Edward Forst)合计损失了5.39亿美元的帐面财富。

  

  在股价暴跌之前,高盛的七位高管就已经表示要放弃今年的奖金。该行周日在解释这一问题时表示,银行业和经济的持续低迷息息相关,高盛也是这个行业中的一份子。

  

  一些投资者对高盛股价能否在短期内反弹持怀疑态度。UMB Scout Stock Fund首席投资组合经理•瑞德(James Reed)说,我们认为股市泡沫破裂的过程仍未结束。他认为,高盛日后一方面会受制于更为严格的政府监管;另一方面,还要应付那些蒙受损失的证券投资者提出的诉讼。UMB Scout Stock Fund旗下管理着9,400万美元的资产。

  

  也有一些早在IPO时就关注着该股的分析师认为,高盛仍处在能傲视群雄的优势地位。即便股票的帐面价值跌去了一半,它仍较其他同行处于估值较高的状态。

  

  瑞银(UBS)分析师戈兰•斯科尔(Glenn Schorr)说,虽然全球市场在最近经历了大幅振荡,独立券商自行融资的压力一直存在,但我认为,与IPO时相比,现在的高盛已经变得更出色、业务更多元化,在品牌经营方面也更具实力。

  

  艾米•巴特(Amy Butte)说,人们仍会把高盛作为行业的标杆。1999年时,她在贝尔斯登(Bear Stearns)担任分析师,跟进了高盛的整个IPO流程。

  

  Randall Smith

  

  高盛面临艰难抉择

  

  2008年11月10日09:58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走到了艰难的路口。这家华尔街公司的股价如果再下挫10%,就将回到1999年上市首日时的收盘水平。

  

  即便在近期股市回暖的情况下,高盛股价仍然萎靡不振;有鉴于此,跌回起跑线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虽然美国政府为高盛的债券提供了担保,并向其注资约200亿美元,仍然没能止住该股的下挫势头。

  

  随着高盛可能出现上市以来首次财季亏损,投资者对该行资本回能力的担忧似乎已甚于对其流动性的忧虑。算入近期的发股筹资,目前高盛的市值较其有形资产净值低了10%。

  

  如果高盛相信悲观情绪终会散去,其可能会凭藉新获得的资本坚持以独立公司的身份继续经营下去。实际上,高盛的市净率仍明显高于竞争对手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后者的市值仅相当于有形资产净值的54%。

  

  但商业环境也有可能继续恶化,高盛的股价也有可能进一步下跌。如果是这样,就象高盛可能建议其客户的那样,该公司自己也需要考虑更加彻底的选择方案了。

  

  高盛会有哪些选择呢?

  

  私有化是目前风传的一个想法。尽管这看起来比较可信,但考虑到高盛目前的股价表现,私有化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融资收购困难重重,当前业务环境也不甚理想。

  

  另一个选择可能是分拆公司,把外界高度看重的咨询业务和较为波动的交易操作和对冲基金业务分离开来。不过,和两年前有所不同,此类业务目前很难获得有吸引力的估值。而且一旦分拆后,要支撑“黑箱”交易业务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容易或省钱了。

  

  最终的选择方案就是与其他机构合并或组成战略合作伙伴。

  

  收购一家银行可能有助于高盛获得银行存款,提供更为稳定的资金。问题是,大多数银行目前都有着一本遮遮掩掩的债务帐本。而且,考虑到高盛的资产负债规模,它可能需要大量存款才能有所起色。比如说,如果高盛想为其3,630亿美元非抵押安排金融资产中的40%获取融资,该公司将需要超过1,400亿美元的存款。

  

  而如果能和道富银行(State Street Corp)这样的大型证券公司合并,或许可以增强高盛的稳定性。但道富银行的市盈率高于高盛,因此向达成这桩交易并不容易。

  

  最后就剩下高盛插标自卖这条路了。但现在没有几家银行有胃口和财力掏出300多亿美元收购高盛。降价出售又是痛苦的。不过,出售有可能毁掉高盛强势的企业文化。

  

  目前为止高盛可能还会努力独自前行。不过该公司需要制定B计划了。

  

  Peter Eavis / Liam Denning

相关文章 高盛最后的疯狂高盛“道德黑幕”震动美国欧债危机蔓延背后再现高盛“魔影”欧洲新主人就叫高盛金融资本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美国高盛财团“欺诈门”谈起高盛:欧洲的新主人郑若麟:金融资本“高盛嫡系”已渗透欧洲?河清:欧洲的“高盛政府”---全世界都为国际私人银行家买单海啸后的希望:高盛必将在三年左右倒闭高盛涉嫌欺诈国内企业真相忽悠是企业巨亏主因双面高盛“三屠”我国资本市场叶檀:向国际投行泄密就是出卖同胞
标签:美元   银行   可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