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吴桐: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崛起的基石

2025-02-27 观点 评论 阅读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对美元世界性货币的地位开始进行反思。对于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也频频提出。最近一段时间,围绕人民币的话题再次成为新闻热点。 3月23日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被世界媒体解读为挑战美元国际货币地位。3月25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首次以国家文件形式加以认可,创造条件适时开展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试点被列在首位。 2009年3月29日 ,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7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框架协议。在 4月2日 召开的G20国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发言提出要规定国际货币的多样化,强化了人民币国际化这一概念。 4月8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一系列的信息向世人昭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路线已经浮出水面。  

  

  那么,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意义何在?此次国务院通过的人民币结算试点政策与人民币国际化有何联系?值得我们思考。  

  

  人民币货币国际化的价值所在  

  

  首先,货币国际化可以获得巨额收益,其主要表现为国际铸币税收益,铸币税,也称为“货币税”。指发行货币的组织或国家,在发行货币并吸纳等值黄金等财富后,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  

  

  简单地讲就是发行货币的收益。一张100美元的钞票印刷成本也许只有一美元,但是却能购买100美元的商品,其中的99美元差价就是铸币税,是政府财政的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陈雨露2005年的研究表明:可计量的美元国际化利益,至2002年底已累计高达9530亿美元。同时估算,若2010年实现人民币区域国际化,则在10年内可获得近75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国际化利益。   

  

  其次, 为我们的外贸企业规避风险。对外贸企业而言,汇率损失是其中最大的一笔成本。美元作为结算货币,换成人民币,这其中有一个汇率的变动,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累计达到20%左右。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收益缩水20%。以浙江为例,浙江以占中国1%的面积和3.8%的人口,创造了占中国10.8%的出口。但是,长期以来美元结算的传统格局对企业来说非常不方便。不仅手续繁琐,购汇结汇的过程手续非常麻烦,此外还要向银行另行支付手续费。而近两年来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汇率变动的风险,再加上来来去去的换汇成本,让一些企业不堪负荷。在温州的奥康集团,2008年的出口额5200万美元,同比增长5%左右,但汇率损失达1000多万元人民币。相关财务负责人则表示,相比美元波动更大的2007年,2008年的汇率损失算是正常范围。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很大的情况下,为了防范汇率的波动,所以我们采用人民币的直接结算。据有关资料显示,对出口企业来说,用人民币结算大致可以节约3%-5%左右的成本。以人民币结算,是为我们的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所采取的重要措施
其次,降低当前海量外汇储备的风险。中国拥有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和74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最近,美国开动印钞机使美元贬值,中国的海量外汇安全受到威胁。今年两会,温家宝总理表示了要求美国信守承诺,保证中国资产的安全。但是毕竟美元作为美国国家货币,我们不能过多干预。降低外汇风险的根本方法是适当减少外汇储备的规模,规避捆绑美元所致的损失,如果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成为完全可流通和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摆脱依附美元所带来的损失。  

  

  第三,对于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会带来好处。中国的金融体系若走向国际化,中国货币的国际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人民币国际化之后,借助在中国香港,上海建设的国际化金融中心,中国的金融体系会向国际化发展,此举可以成就中国金融的崛起,为中国带来极大收益。  

  

  第四.也可以提振中国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发言权  

  

  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中国贸易地位相比显得十分低下, 2008年的数据表明,人民币在境外的总存量,大体应在150亿~200亿元之间。而仅中国持有美元数量高达2万亿。2008年中国GDP的全球占比约为7%,贸易规模的全球占比约为10%,而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却几近于零,中国在IMF投票权的占比则仅为3.66%左右,特别提款权占比也仅为3.72%左右。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利用美、欧、日这三大世界货币走入低谷的情势,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结算的范畴,改变中国“贸易大国、货币小国”的尴尬。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争取自己的地位。  

  

  人民币结算试点政策与人民币国际化  

  

   4月8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一政策的提出被看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  

  

  货币国际化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货币在周边地区的现钞流通和使用;二是货币成为周边地区贸易和金融交易的计值、结算和流通货币,即货币的区域化,这是货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三是货币成为储备货币,实现真正的国际化。人民币要想成为世界性货币,首先应争取被用于国际结算。但国际结算业务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先稳固推进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是首要的,也是较易实现的。在这个范围内,一国货币使用频率增加,交易量扩大,形成一种交易惯性,才能逐步发展为国际货币。使人民币成为结算货币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纵观货币史日元的国际化第一步也是先使日元成为结算货币的。人民币贸易结算存在的阻力点  

  

  目前人民币主要在周边地区的边境贸易、跨境劳务与旅游消费等方面流通,集中在港澳地区及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区域,蒙古和台湾地区也有少量流通。但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人民币的认同度很低,人民币的境外存量仅有150至200亿左右。  

  

  人民币不被普遍接受的原因是:  

  

  1.人民币的流通规模不够。要贸易伙伴接受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工具,首要的条件应当是人民币持有者能够用这种货币买到他们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但是由于国际贸易中流通货币主要是美元,欧元,日元主导,其他国家或者贸易伙伴持有人民币买不到他们需要交易的商品。这一现象就导致人民币流通规模不够、人民币持有量减少、交易规模减少、人民币流通同规模减少的恶性循环。  

  

  2.人民币欧美等客户对人民币信任度不高。如果用人民币结算,就意味着汇率风险由客户承担。而欧美贸易伙伴选择何种货币结算,要考虑自己所承担的风险,这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多方面因素。就政治因素来说,以日元为例,日元的国际化缺乏亚洲地区的理解与支持,就是因为政治因素,由于历史原因及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放任日元大幅贬值的不负责任做法,失去了亚洲国家的信任。经济层面,欧美国家仍然考虑中国的人民币自由汇率机制是否健全,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是否可行,人民币的金融市场是否开放,都会影响外国投资者对人民币的信任。  

  

  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具体操作  

  

  那么,笔者认为如何扩大人民币的流通规模增加人民币在其他国家的持有量,以及如何增加其他国家对人民币的信任度是目前人民币贸易结算的重点。  

  

  目前,我国的具体操作是:  

  

  1. 增加人民币的境外数量,让人民币走出去。 2009年3月29日 ,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7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框架协议。这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央行自2008年12月至今签署的第6个类似协议,并且从香港地区、韩国、马来西亚等周边地带扩展至拉美国家。至此,人民银行先后与韩国央行、香港金管局、马来西亚央行、白俄罗斯央行、印度尼西亚央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总计6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此举增加了人民币在境外的数量,旨在培养其他国家人民币交易的习惯,这已经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铺路。  

  

  2. 筹划人民币国际金融中心。目前上海“两个中心”的提出,标志着未来上海将来会成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金融中心。拥有人民币金融中心,发行人民币衍生产品,建立开放式短期外汇借贷市场、人民币清算市场以及外国人民币债券市场。意味着可以促使大量国外资本转化成人民币,促成人民币在国际金融领域内流通。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家的战略计划正在部署中,相关政策正在制定中。  

  

  一些经济学者提出国家在推动人民币结算时应该考虑人民币汇率制度问题。他们建议提高我国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水平将有利于对方国确定本国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市场水平,有利于形成市场均衡的国内外汇率水平。此外,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和人民币资金的回流。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变得越来越迫切。如果人民币不能和主要国际货币自由兑换,进出口商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将下降,不利于人民币进一步走出去;人民币充当贸易往来的结算货币,国外进出口商必然会产生人民币资金的结余,短期内中国的银行在外的分支机构应该吸纳该国的人民币资金存款,为该国人民币资金提供投资渠道,长期来看,国内金融市场应该逐步对国外的人民币资金回流开放。  

  

  个人观点  

  

   除上述经济学者的建议外笔者认为,首先,推动人民币结算最重要的是不断增强国力。一个强大的货币背后必须要有强大的和高效率的经济做后盾,经济的大起大落一定会使得币值随之大起大落,因此经济的稳定增长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确立也是因为其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基础为后盾。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中国遵循的是由出口带动国内投资向经济深层传导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依赖外汇顺差收入,产能扩张和基础投资。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导致当前经济结构发展失衡,加工业产能过剩,代表内需和消费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底层社会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岗位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性很大等问题。这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一层阴影在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之前,中国应该建立起有完整的产业链,进入高端领域,完成产业升级,保持经济的科学发展。  

  

  其次,中国要提高法制上的建设。笔者是法律学习者,中国目前在国际金融领域内的法制建设尚不完善,立法相对落后,这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是制约因素。因为人民币国际化,要先经历人民币金融交易的国际化,境外资本在国内运作。如果法制监管不严格,势必会被国外的投机资本家所操纵,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惨剧又将重演。  

  

  此外政治上的监督也尤为重要,现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要加大试点期间对五城市的相关机关监督力度,因为与美元外汇不同,人民币结算势必会使有关部门的对人民币自由处置力度加大,避免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将人民币在国内外洗掉。相关法规政策应该配合出台。   

  

  从历史来看,一国货币成为全球主要的本位币不仅是经济,还要有政治、军事等综合实力的支撑。英镑成为国际主导货币跟它在全球建立的“日不落”帝国有很大关系,而美元能取得霸主地位,这跟布雷顿森林体系签订的时候美国的综合实力居于世界霸主地位紧密相关。所以人民币的崛起和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十分不开的。在G20国会议上,胡主席发言提出要规定国际货币的多样化,认为想促进国际货币多样化,要推进和扩大结算权。从此可见,中央和国家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粉红的人民币会同中华民族一同崛起,21世纪必将是中国人民的世纪。  

相关文章 人民币或即将临来一场恶战卢麒元:人民币汇率趋势及基本应对策略安生:人民币国际化过程宜缓不宜急何新先生与环球网荐文,到底谁为人民说话?黄卫东:从公开课中的“美金”谈起杨斌:美国攻击中国操纵汇率的舆论战与金融战张庭宾:“人民币汇率稳定”已成巨大陷阱何新:从“12连跌”看人民币汇率会贬值的原因2012年,通货紧缩先生拜访中国余永定:应暂停出台“人民币国际化”新政策韩德强:美国为何又拿汇率做文章?中美来到贸易战边缘
标签:人民币   货币   国际化   中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