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中美这次很和谐

2025-02-27 观点 评论 阅读
  

  中、美、印、巴西、南非终于“共识”了一份《哥本哈根协议》,按照该协议,什么都是模糊的,惟有银子是清清楚楚的:欧盟掏105亿,日本掏110亿,美国象征性地拿36亿。欧日是减排积极分子,欧洲虽然在得知被人代表后不高兴,好歹有个协议撒,聊胜于无,反正又不是第一次被美国代表,日本是《京都议定书》诞生地,为美国外交买单再正常不过。中国是准备为发展中国家争取1000亿美元的,地主老财只答应250亿美元,77国集团铁定不爽。不管是发展中国家指责发达国家太自私还是发达国家指责中美吵得太凶搅黄了大会,反正是大会没能通过任何协议,连一份不具有约束力的协议都没有通过。
  哥本哈根气愤大会本来就是打着气候幌子的“政治衍生产品”,不当一回事的是傻瓜,太当一回事的是笨蛋。欧洲一贯自居道德制高点,所以就搭了一个气候舞台,先从小岛国找来演员哭鼻子抹眼泪,再到非洲前殖民地找几个搞民族乐器的伴奏。欧洲在写剧本的时候没有忘记给老大留个位置,美国一看剧本,觉得有点意思,“嗯,这不是为咱发达国家谋福利的吗?不错不错,到时哥一定捧场”。
  发展中国家在看了剧本后不干了:“噢,你们上岸了就要将我们堵在水里永远为你们摸鱼吃?这哪行啊!”。编剧当然想到了这一层,但不在乎。77国集团,人挺多,但没有牵头的,散沙一盘而已。中国倒是一贯自诩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但他已经有一只手够着了岸上的大石头,设法将他从发展中国家剥离出来就行了,中国人好面子,说他棒准管用,再说了,中国总是将“不出头”挂在嘴上,大不了到时候为了和谐而投弃权票。
  时运不济,金融风暴将水里游的吹得离水岸更远,岸上的朝水边退了一步,中国却一屁股坐在岸边的石头上了。发达国家说:“喂,姓中的,你已经上岸了,你是我们岸上派”,中国回头说:“不对,俺两只脚还泡在水里,等我晒干了短裤再说”。中国转过头一挥手:“水里的兄弟们加把油,我在这里拉你们一把!”。得,中国这回坚决选择里子,谈判代表现在爱死了背心上的“发展中国家”几个字。
  哥本哈根的舞台上只有两个话筒,小岛国在台上挥舞红头绳唱着“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的时候,观众席很安静,当欧洲接过一个话筒要为小岛国烘托气氛时,中国咳了咳,77国心领神会,喊叫的喊叫,吹哨的吹哨,很快就将老欧洲轰下台了。丹麦也真是的,你只是出祠堂提供演出场地,搞好演员们的吃喝拉撒安全保卫就行了,癞蛤蟆叉腰冒充领导,人民群众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答应。
  虽然是个忽悠的大会,但窗户纸是不能捅破的,到会的不是专家学者就是领导干部,最好是能有个结论供写悼词——是闭幕词——用。欧洲被轰下台后,轮到中美出场了。大伙儿早就卯足了劲伸长了脖子看这出戏。果然,中美一出场就咔咔咔咔短兵相接火星四溅,双方拉拉队的喝彩声此起彼伏,观众甚是过瘾,昏昏然忘记了台上这对哥们儿本来哈的是什么根。
  欧美虽然是政治盟友,但前提是要在美国的主导下办大事,另外,美国奉行的是极端实用主义,什么政治也不能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碳关税,欧盟准备了很久,获利将最多,美国虽然也能捞到一些油水,但损失也不会小。美国是发达国家中最不愿减排的,要么将利益方向由欧盟改向驶往美国,如若不然,美国必定搅黄气候大会,当然,不能让人轻易看出擦了粉。
  在看到西方国家将有法律效力的《京都议定书》视若无物后,中国拟定了应对忽悠的战略。首先是将相关国家召集到北京订立攻守同盟,然后率先声明:中国的减排“ 是经过科学论证的,不容谈判,不与任何国家目标挂钩,不接受国际监督”,童靴们听罢欢心鼓舞。策略上,要发达国家为历史上的排放掏钱赎罪,但声称自己不谋求那笔钱,不但仗义,也巩固了中国与亚非拉的传统友谊,紧接着附上一大堆科学数据,什么历史排放啊,农民伯伯还填不饱肚子啊,要除以13亿呀,等等等等,直绕得最不要脸的西方人都晓不得从哪里下嘴。中国还没有检验过主持大会的能力,所以这些年是做了几手准备的,就算万一达成了什么协议也不怕,一来中国有“绿色煤电”,还可以卖点风能设备,二来中国本来就想减排,不是因为什么暖不暖,而是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哥本哈根各代表团中,唯有中国是最真心实意减排的大国。由于各种准备都做了,所以这一波的中国代表团嗓门贼大,需要拍桌子时绝不用拍椅子将就,很正义、很原则、很坚定。
  小奥访华时与胡主席具体谈了什么我们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讨论了气候大会。中国是真愿减排的,只是不喜欢过程被人控制,美国是真不愿减排的,但一定要做出为欧洲捧场的样子。老欧洲知道美国狠毒,但没想到这么毒。美国说一分钱也不会给中国,中国说美国代表缺乏常识(你还欠我1万7千亿美元没还呢),看看,中美代表是多么针锋相对寸土不让,直乐得双方的兄弟们心里开了花。全武行差不多了,中美领袖出场了。
  温家宝说:“无论本次会议达成什么成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奥巴马说:“美国将继续沿着这条路线前进,无论哥本哈根会议的结果怎样”。
  看看,句子倒装,意思一样,多和谐呀,就是打死不承认“中美国”。能做的不一定能说,能说的不一定能做,有点绕人不是?一番短兵相接让观众过足隐后,中、美、印、巴西和南非到密室开小会去了。这5个国家在世人眼里都不是减排积极分子,但架不住都是大国,挑不出比这更权威更公正的组合了。美国不讨厌欧洲和日本,但恼死了欧元和日元,你们哥俩不是挺积极吗?先出点血,看中美吵架是要付费的。人民币还不是国际货币,欧元日元摔成脑震荡才好呢。
  5国共识通不过不要紧,到时候美国代表发达国家指责中国油盐不进,中国代表发展中国家指责美国用心险恶。而实际上,能否通过中美都有数,印度、巴西和南非则巴不得通不过,谁愿意将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拱手送给老欧洲!美国更牛,从前独自退出《京都议定书》都不在乎,这回还拉上了4个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总量数倍于日本的美国,掏钱数量只相当于日本的三分之一,就差宣布美国也是发展中国家。
  TG的锤子现在换成了8万吨的锻压机,镰刀变成了联合收割机。嗓门大是要票票做后盾的,所以不能让别人束缚我们的发展。哥本哈根气愤大会,除了大国利益角斗场,什么都不是,就算万一、万万一达成了什么决议,说实话,对升温也不见得有多大影响。套句中学生的话说,“以后有了钱”,咱山寨些透露社、CHN、太无事、蓬勃新闻社,协助新华社将中国人一个个打造成活雷锋。

相关文章 马也:第三世界的声音,终审判决--从里约到德班(4-5)郎咸平:气候问题大骗局---欧盟征收碳排放税的荒诞理由德班世界气候大会:资本主义富国判贫困国家人民气候死刑!福斯特:《京都议定书》的失败丁一凡:要防止低碳成为新的金融投机的借口气候政策和行动:中国和美国的比较南美召开“世界人民气候大会”受关注从里约走来--哥本哈根思考之一西南赤地千里,华北沙暴肆虐--亟需计划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危机王中宇:哥本哈根:闹剧后的沉思哥本哈根会议检讨刘仰:哥本哈根之后中国的“低碳危局”
标签:中国   美国   大会   欧洲   气候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