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货币史与当代世界货币金融秩序
简论货币史
路漫漫
一
公元前期,世界上兴起了两大帝国,即中华帝国和罗马帝国。在长时期的东西方贸易中,丝绸、香料等为东方带来源不断的贸易顺差。罗马帝国货币日益短缺,终致轰然倒塌。而东罗马帝国由于处在西欧与东亚的枢纽地带,在贸易中能够获得相当数量的过路税费,因而比西罗马帝国活得更久。但在丝绸之路关闭以后,东罗马帝国亦趋于困窘,日益式微。
黑暗的中世纪时代,西欧人普遍生活在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状态。货币流通及市场经济极不发达。弗罗伦萨、威尼斯等城邦率先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种经济形态与古罗马经济形态根本不同。古罗马主要是通过开疆拓土,实施经济劫掠;而早期资本主义是通过重商主义手段,在国际贸易中获得贵金属。但两者也有类同点,即都需要首先形成强大的的中央集权国家。
强大的国家需要强大的经济作支撑。强大的经济需要稳定的货币发行及流通体系作为基础。是否能够及时回笼货币,或者找到并生产出足够的金属铸造货币,是国家赖以生存的极关键问题。罗马帝国正是由于无法回笼金属货币,经济上走上衰退而垮掉。
二
资本主义体系大体经历了银本位、金本位、法币、电子货币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有序排列的,反映着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及阶级利益分配的比重变迁。
大体而言,重商主义时代普遍实行银本位制度。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实行金本位制度。凯恩斯革命后,发展到金融资本主义阶段,实行法币本位制。当今时代是金融帝国主义阶段,实行电子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度下,利益向中央集权制的国王和各级官僚系统倾斜。原因在于,银币相对金币更易生锈损耗,经常需要重铸。在重铸过程中,国家机构可获得铸币税,以维持自身正常运转。(另外,例如中国清代征税要收“火耗费”。)
由于对东方贸易长期表现为逆差,西欧白银本来非常短缺。但在发现美洲大陆以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西欧,维持了西欧数百年重商主义时代的白银需求。但由于战争频仍及对东方贸易的持续顺差,西欧白银不断流向民间(类似于今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高唱的“藏汇于民”)和东方国家,从而出现严重的货币荒。这极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损害着资产阶级的利益,于是各国纷纷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其中以英国的“光荣革命”最为典型。
光荣革命是一场不流血革命,但是革命后英国的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在革命之后,工商资产阶级全面掌控了国家政权,使英国由重商主义时代进入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在货币制度上,则由银本位转向金本位。伟大的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在担任英格兰皇家造币厂厂长期间,试图重铸银币,延续银本位体系,稳定国家货币金融秩序,但由于白银短缺而告失败。牛顿转而寻求以黄金铸币,从而使英国在事实上逐渐转向了金本位制。100年后的1821年,英国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
三
金本位制度反映着资产阶级的利益,却不利于国家的整体生存和运转。原因在于,金子耐贮藏,保值性能好,国家难以获取铸币税。另一方面,在两极分化日益加剧的情况下,金币越来越多地积聚于工商资本家手中,导致市场上货币流通量日益萎缩,容易酿成严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这个时代劳动人民的苦难最为深重。马克思对这种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批判,并深刻分析了其中原因。但马克思似乎没有意识到,采用何种货币体系本身对经济危机即具有重大影响。
可以说,金本位制度存在着天然的重大缺陷。不光是由于它容易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同时这种缺陷也导致一批贪婪吸血的金融巨头兴起。在金本位制下,经济震荡强烈而频繁,金融资产阶级利用经济的涨缩大做文章,牟取暴利。《货币战争》中称其为“剪羊毛”。
1914年,为私人所有的美联储成立,标志着金融资产阶级全面掌控了美国。1933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宣布废除金本位制,标志着法币时代的来临。从此,美联储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行美元。金融巨头的主要收益由剪羊毛改为收取铸币税。
四
法币的主要特点是可以随时增加货币供应,以应付经济危机,避免各类行业象多米诺骨牌一样次第倒下。因此,法币时代的经济危机与金本位时代的经济危机有很大不同。另外,法币的适度超量发行可以供养国家机构,使之持续有效运转。
今天的中国也处在法币时代。但是中国的法币制度与美国的法币制度截然不同。中国不存在象美国那样有权(通过间接方式)收取铸币税的金融巨头。中国的造币权与发行权属国家所有。但由于官僚机构的腐败和金融部门的溃烂,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的不断膨胀,今天中国的货币制度其实类似于资本主义重商阶段的白银本位制。人民币的人民性明显降低,而官僚权贵性明显上升。如果官僚权贵性进一步增大,中国将“进化”到民不潦生、血汗累累的自由资本主义。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工商资本家特别注重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他们特别青睐金本位制度。有趣的是,今天的中国,“让人币升值”、“要防止负利率现象”的口号震天响,一大批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热烈响应,恨不得人类重回金本位时代。
但历史不断向前延伸,绝不回头。今天的中国不可能恢复金本位或银本位制度。中国需要的是能够抑制金融部门和官僚权贵利益膨胀的法币制度及相应的金融制度。
简论1900年前后的金融战争
路漫漫
一
19世纪下半期,美国和德国经济高速发展,严重威胁英国全球霸主的地位。英国为了摆脱不利局面,采取了所能做到的一切手段和阴谋。其中最显著又最不为人知的是对美国的金融战争。
在生产与实业领域,英国自知难以根本阻挡美国与德国的前进步伐。只有极力保住全球金融霸权,才能维系大英帝国的地位。对于德国,英国的主要手段是挑动其内部的阶级斗争。扶持与容纳持不同政见人士。(马克思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得以流亡英国并长期安居伦敦。)对于美国,英国的主要手段是极力控制其货币金融主导权。
当林肯试图扭转日益受制于英国的不利局面时,先是遭遇南方叛乱,继而殒命暗杀。但林肯的事业毕竟成功了。南北战争后,美国经济进入了腾飞时代。
二
第一波打击未能得手,接着是第二波、第三波……,只要有可能,打击将永不止息。
眼见战争与分裂无法降伏美国,盘踞于伦敦金融城老窝的国际银行家们倾巢出动,大肆收购美国的基础产业,其中以摩根家族最为活跃。摩根先是大规模收购铁路产业,继而垄断性并购钢铁产业,成为美国经济的巨无霸。
19世纪后期的美国,腐败横生、人命事故频仍,工人阶级苦难深重。其中根源之一就是国际银行家们的疯狂并购。
与并购相伴随的是意识形态的输出。伦敦剑桥学派的自由学说大肆输往美国,后来在芝加哥落脚生根,开花结果,形成“芝加哥学派”。“自动均衡”、“市场化越彻底越好”之类的意识形态完全掩盖了摩根们的恶劣并购,遮住了人们的视线,使人们意识不到苦难的根源。但人们自发地发起了反抗。正是在芝加哥,1886年5月1日,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而举行大罢工,成为五一劳动节的由来。..
三
资本的大规模输出使英国国内产业日益空心化,并形成一个金融食利阶层。这是英国衰落的原因之一。
随着资本大规模输出,英镑的发行日益捉襟见肘,因为找不到足量的配套黄金。英国想尽了一切“节约黄金”的办法,仍然无济于事。为了保住大英帝国的地位,1899年,英国不惜一切代价挑起布尔战争,以独占南非金矿和钻石矿的开采权。
有很多人认为,布尔战争是英国衰落的导火索。正是由于布尔战争付出沉重代价,导致英国由盛转衰。这种观点是浅薄可笑的。英国是一个精于算计的国家,吃亏的事从来不干。布尔战争之前,英国实力已进入迅速下降轨道。布尔战争之后,由于独占了南非金矿开采权,大英帝国的衰落速度有所减缓,英镑的国际硬通货地位一直得以维持。一直到今天,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金融地位仍不及英国。伦敦依然是重要的世界金融中心。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今天人们普遍认为伊拉克战争使美国实力受损,美国得不偿失。殊不知,美国正是为了保住自身的霸权,延缓衰落的速度发动了这场战争。美国从石油价格暴涨中攫取了难以计数的利益。(这意味着美国必不可能从伊拉克撤军。必极力使其驻军永久化。)
四
英国对美国的金融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伦敦金融城的金融巨头们基本控制了美国的骨干产业。该回头收拾德国了。
搞国家资本主义的德国,威胁英国的绝不仅仅是争夺殖民地,而是牵涉到整个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更牵涉到国际银行家的根本利益。德国的金融产业和骨干产业受到国家的严密控制和引导,没有国际银行家的插足之地。如果这一套制度普及开来,银行家们如何生存?因此,对于德国这样的国家只有摧毁之而后快。
第一次世界大战某种意义上是自由资本主义与国家资本主义的拼杀。最后,人口与资源明显占优势的自由资本主义体系获胜。但是这次大战也导致国际格局的重大改变。首先是苏俄的崛起,其次是英帝国变得日益松散。自由资本主义世界表面上获胜,却孕育了未来更大的风暴和危机。
五
与一战爆发的同时,私有的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开张了。这是英国对美国金融战争里程碑式的胜利。从此,国际银行家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美国经济的走向。英国也可向美国兜售有利于自己的政策主张。
由于一次大战爆发,欧洲黄金如潮水般涌向美国这个避风港。美联储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实施忽紧忽松的金融政策,频繁剪收美国人民的劳动成果,劫掠他们多年积累的财富。
与此同时,国际银行家们贪婪地在德国剪取羊毛,制造出超级通货膨胀。无数德国人食不果腹、饥寒交迫。
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一个野蛮食人的时代。超级银行家们的财富迅速窜升,而世界数十亿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准日益下降。愤怒的人们或罢工,或抗议、或起义、或组党。世界革命和政变风起云涌。
六
1929年纽约股市大崩盘,是国际银行家对美国最强烈的一次金融攻势。这次进攻银行家们大获全胜,却给世界经济带来了灭顶之灾。作为世界工厂的美国,其经济的崩溃,导致了传遍世界的恶性连锁反应。世界经济很快陷入大萧条状态。
历史经常重演。今天美国竭尽全力鼓起中国的泡沫经济,以便一朝收割,将中国置于死地。但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已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经济崩溃,整个世界必将陷入大萧条!第四次世界大战将随之爆发!
对美国的金融战争,主要操是国际银行家,实际得到英国政府的背后默许和支持。因此,它实际也是英国对美国的金融战争。战争的胜利,虽然并未根本挽救大英帝国的衰落,但实际上,英国的意识形态和法律制度大量移植美国,国际银行家们也把主要巢穴由伦敦金融城迁至纽约华尔街。这是自由资本主义的一次金蝉蜕壳。
金融巨头控制了美国,林肯的事业已经变味。他指望的民治、民有、民享,今天成了银行家治、银行家有,银行家享。
七
向美国推销凯恩斯主义是英国和国际银行家进一步控制美国的妙计,是对美国金融战争的延续。
凯恩斯获得了巨大荣誉,被称为挽救大萧条的大救星。但实际上,凯恩斯主义在美国搞了五六年,并未给经济带来太大起色。美国失业率依旧居高不下,1939年仍高达19%。这一点比同时期的苏联和德国要逊色得多。
希特勒政权在政治上无疑极端反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经济政策和手段毫无可取之处。希特勒的首要手段是排除国 际银行家对经济的干扰。他发起了反犹太人运动,犹太银行家被逼得走投无路。(而之前德国人一次又一次遭遇犹太银行家的洗劫。)反犹运动是一场罪恶运动,但它事实上为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金融基础。德国还对诸多重要产业实施国有化,这与美国的做法截然不同,其成效要大得多。
同时期的苏联经济也蒸蒸日上,相对于处在水深火热的资本主义世界,可谓“风景这边独好”。正因为这样,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日益深入人心。
如果形势继续发展下去,自由资本主义和国际银行家们的巢穴--美国和英国,本来有可能被挤垮。但是希特勒向苏联发动了进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美国捡了个大便宜,成为世界霸主。自由资本主义得以延续。当然,二战以后美英两国也对自由资本主义实施了改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越来越大。然而,银行家们的利益并未受损,反而利用美元霸权获取了难以数计的丰厚利润。
简论当代世界货币金融秩序
一
自俾斯麦强有力地主导德国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后,德国、日本、苏联、中国纷纷排除或抑制国际银行家对金融命脉的染指。国际银行家对世界的控制有日益力不从心之势。事实证明,哪个国家排除了私人银行家对金融产业的染指,哪个国家就有可能获得高速健康发展。因此,降低私有资本在金融领域中的比重乃至将私有资本逐渐驱逐出金融领域,是大势所趋。
但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跃居世界霸主地位,美元成为世界硬通货,垄断了美元发行权的国际银行家因此大发利市。然而,没有不败的花朵。这不过是历史的一次回光返照。今天美元霸权遭遇到空前危机,摇摇欲坠。面对末日来临,银行家们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势必拼命挣扎。
二
经过数百年艰苦经营,国际银行家巨头周围已形成一张大网。这张网所组成的团体是国际上最大的抢劫诈骗犯集团。这个集团内部全是道貌岸然的头面人物,几乎没有一个小角色。据《货币战争》透露,这个集团的核心是国际银行家巨头(包括摩根、洛克菲勒、罗斯切尔德),骨干成员在美国外交协会。所控制的机构包括美联储、美国中央情局、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间接控制和能够影响的机构和人物不计其数。
这个集团曾经疯狂榨取并基本榨干了美国人民的血汗。二次大战以后,改为主要榨取(抢劫、诈骗)世界人民的血汗财富。它对前苏联、日本、拉美各国、东南亚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金融战争。战争掠过,如秋风横扫,一片肃杀。
三
国际金融抢劫诈骗集团发财致富的途径有很多,但由于其伎俩被人们一个个识破,越来越不灵光了。
(1)债务锁链。通过债务套住发展中国家的手脚,使其永远处于奴隶地位。这一套曾经使拉美、苏东各国大吃苦头。但是近年来拉美左翼运动风起云涌,俄罗斯则凭借丰富的石油资源,都有挣脱债务锁链的趋势。国际金融巨头曾试图使用同样的办法困锁东亚。但东亚人勤劳、节俭,东亚各国普遍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国际银行家无计可施。随着东亚财富的增长,国际金融格局将发生重大改变。债务锁链已锈迹斑斑。
(2)金融战争。金融战争的一般程序是先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叩开某国金融大门,随后国际资本蜂涌而入,大肆炒作,制造经济泡沫。到一定阶段全线撤退,该国经济顿时陷于崩溃。国际金融巨头再趁机回头廉价收购该国优质资产,实行经济殖民。
(3)滥发美元。1971年挣脱了黄金的制约后,美元如决堤的洪水般四处泛涌,美元通货膨胀劫掠了全球人民的劳动果实。
(4)由于滥发美元,美元存在大幅贬值的危险。美元于是控制各种资源品,尤其是石油,以便向全世界派发美元(资源品全都以美元结算)。故美国绝不能容忍伊朗设立以欧元结算的石油期货交易所。
同时,通过世界银行贷款控制资源出产国家的大型工程项目建设,使美元回流美国。(这一点非常重要,是美元保持高流动性的根本原因之一。)但近年来由于各国(特别是中国)加强了世界工程承包业务,使美国此招越来越无力。
(5)出售军火。在国际上制造各种矛盾,例如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以便兜售军火,大赚其钱。但由于欧盟、中国、俄罗斯均加强了军火出口,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美国军火旺销状况已开始走下坡路。
(6)各世界各国吹嘘美国金融的先进性,诱骗各国向美国投资。然后美国通过美元贬值大量赖账,实际是一种传销手法。事实证明,美国金融体系是一个落后的、吃人的金融体系。假如今后十年中国没有被吃掉,美国金融业的丑陋面目将暴露无遗!
四
欧元的诞生,标志着国际货币金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欧元与美元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私人银行家染指不深,后者基本被国际银行家控制。因此,欧元是一种较为诚实的货币。
为了守护自己的血汗财富,全世界人需要寻找一种诚实货币作为门神。他们纷纷把目光投向欧元。
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人民币与美元的脱钩,实际上意味着人民币与欧元的靠拢。正是由于人民币与欧元的合作,才使美元义无反顾地奔向没落之路,并且连闹腾的机会都不大。
多数中国人至今没有意识到,中国为了自己的幸福,排除美元的通胀搜刮,需要拥抱欧元。中国应当从意识形态和实际行动等各个方面入手,为全面拥抱欧元作好准备。例如,统计数据以欧元结算,把欧元推向国际第一流通货币地位等。(其时间至少应持续二十年。)
如果有一天,欧元静悄悄地变成了世界第一流通货币,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就到了欢呼胜利的时候!
揭露新自由主义的几个谎言
路漫漫
华盛顿共识所推出的新自由主义,许多谎言和骗术已被揭穿,并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理解。在中国,关于市场万能的神话,已被减员失业浪潮,教育医疗住房产业化改革的恶果颠覆。
但是,整个世界至今仍弥漫着美国金融神话,这成为华盛顿共识最顽固的一座堡垒。不过,2007年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和次级债券危机已使这座堡垒出现动摇。如果说,以前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绝对把持金融话语权,没有其他学者任何插足之地,那么今天美国金融风暴是自作孽,自挖墙角,新自由主义金融神话的根基正在逐渐崩溃。有识之士有必要趁此机会彻底揭破新自由主义金融谎言和骗术,以捍卫国家金融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