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亚洲版“北约”》谈中国死角
2007年3月29日《参考消息》引用新加坡《联合日》文章说道,“对中国未来国家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的莫过于正在形成中的亚洲版“北约”。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同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近日在东京签署了《日澳安全联合声明》。这个声明的签署离亚洲版“北约”的形成只有半步之遥。中国面临最大的安全挑战,也就是如何回应和应付正在加速形成中的亚洲版“北约”。”文章中指出,“日本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一个非常积极主动的角色。尽管日本在冷战结束后安全外交趋向活跃,但近年来主动出击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前不久日本刚把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和平宪法还没有修改,日本军事安全就已经走了出去。”其中文中说道,“这份宣言背后的美国因素显然。构造一个亚洲版“北约”来应付中国,一直是美国政府尤其是新保守主义政府的构想,并且在这方面有诸多动作。”
这篇标题为《中国当理性回应亚洲版“北约”》的文章,其实更象是谴责性文章。比如其中提到,“冷战思维时光倒错,很显然,亚洲版“北约”直接目标就是中国,或者要“围堵”中国的崛起”等等。最后提出要,“冷眼相待积极应对,只要中国开放政策不变,美、日、澳要把一个在经济上和自己互相依赖的中国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并不是简单的事情。”从分析到最后提出药方,特别那个结论,令我有一种要吐血的感觉。只要对国际新闻留意,我们就应该注意到,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领导人会不定时地去美国“消气”。前不久,我国领导人还去过日本“化冰”,但事情显然并没有向好方向发展,日本先后通过“周边有事法”防卫指针涵盖到中国台湾地区,实现了向海外派兵,并且美日有意共同防卫中日领土纠纷区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现在又构成了亚洲版“北约”雏形。这些都说明,对方并不在乎所谓“互相依赖的中国”关系。在这种逐步累积,升级的过程中,我们这么还能够一厢情愿地认为“把互相依赖的中国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其实分析所有现象应该得出的结论为,中国依赖过深,并非是美、日、澳依赖中国很深,如果他们果真依赖中国很深,就应该是中国摔颜色给他们看才是,而不是美、日、澳这些国家逐步对于中国施加“冷战思维时光倒错”。我们得出这些结论,不能在逻辑上说不过去的,甚至是不能连贯起来。在逻辑上,显然事实是相反的,是中国依赖他们太深,反之就应该是这些国家来中国给“消气”或者“化冰”,而不是向中国搞起了亚洲版的“北约”。只要这个分析结论错误,那么方式方法肯定也将是错得一塌糊涂,甚至是走进亚洲版“北约”的设定好的套子里。
我们分析一下亚洲版“北约”的根底因素,是很简单的,也就是中国有依赖他们的地方,特别经济上,日本与美国是市场为主,进出口中国对于他们非常依赖,两国的外资在中国占据到很大比重,而澳大利亚国主要是以中国进口他们的资源为主,这些构成的结构优势倾向于这些国家,所以中国就被他们抓住了短处,经济结构就是根底。也就是说中国少不了他们,而他们可以没有中国。为什么要构成亚洲版“北约”?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把他们在中国的利益扩大化,这个就是因为中国外交过分妥协的原因,当然妥协也是因为资本少。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如果对方强硬可以换得“消气”与“化冰”的待遇对待,甚至是进一步对他们“开放市场”作交换,那么谁又不愿意再继续玩下去呢?所以继续与他们加深经济关系是一招臭棋,完全是想进一步拉大中国低而他们高的战略形势。就如文章中说的“只要中国开放政策不变,美、日、澳要把一个在经济上和自己互相依赖的中国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我理解为,“中国对于他们依赖的开放政策不变,那么美、日、澳就不容易对付中国。”这完全是相互矛盾反方向的驳论。
我对付亚洲版“北约”的方法与该文正好相反,首先以肉眼看不到的操作,给他们进入中国的外资设置障碍,化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把美国与日本在中国的外资比重降下去。现在,我们得考虑这些外资撤走的后果,就是化二至三年时间撤走,那我们也要考虑多少工厂关闭的问题,多少工人失业的问题,多少进出口受损的问题,所以需要缓慢改变这个劣势。过去说市场换技术,现在可以肯定是彻底失败,2007年4月2日北京商刊文说道,“中国从1992年开始明确提出“以市场换技术”——允许外商进入中国市场,但要带来先进技术。在15年后的今天,中国引进外资是否真的换来了技术?国家决定重新开始评估这个战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日前公布受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委托所做的研究告显示,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不仅难以换来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反而会妨碍内资企业通过努力研发,自主创新。”文章指出,“研究还揭示出FDI企业比中国内资企业更赚钱的秘密:FDI企业相对低的工资率和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近十年的出口退税政策,已经导致了FDI企业较内资企业更低的相对工资水平,且享受了明显过低的实际增值税率。即中国最为宝贵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中国政府以高昂的额外税收成本为代价而支持的出口退税政策,已经在相当程度上,甚至主要让FDI企业享受了。”
一切都是明明白白的,难道还需要对他们继续“只要中国开放政策不变”,是继续让市场呢?还是继续在进出口方面加重依赖?这不是自己硬要往他们设定好的套子里钻吗?所以说,缓慢降低他们外资比重是最适当的办法,包括对他们的进出口依赖,我们现在要收,而不是放。
当然中国现在表示抵抗是不合适的,因为没有这个条件,对于外界依赖过深,缺乏自己“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就是粮食也成问题。朝鲜年缺口100万吨的粮食,全世界都在嚷嚷着要饿死多少人,而中国粮食据说缺口达5000万吨,超过朝鲜50倍。中国统计学会农村分会2005年告称,“2004年我国粮食进口快速增长,出口大幅下降,粮食贸易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全年进口粮食2998万吨,出口586万吨,净进口2412万吨,净进口粮食约占年度粮食消费量的4.9%。”今年我得到的消息,当然还未经证实,为预见缺口5000万吨。与朝鲜区别不过是一个能进口,一个受制裁不能进口,如此而已。所以表示抵抗后果实难预料,还是继续缩头为妙。
我的结论,中国需要重新创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否则,不要说亚洲版的“北约”就是原版的北约也要将摆到中国的眼前来。“亚洲版“北约””此文的所谓对付之方法不但臭,且是欲将中国置于死地,而作为国家媒体的新华社《参考消息》竟然敢如此宣扬,不但让我怀疑他们的智商,且还让我怀疑他们的居心,简直是臭不可闻。
相关文章 地球离开了谁也照样转?台海新思维——兄弟阋墙,外御其辱中国货币战略选择——信用货币向诚实货币的回归从关键点理论看中国能否崛起比彗星还要耀眼的早期公有制实践春晚小品捅破了中国出口创汇真相张文木:世界危机也是大国崛起的契机评林毅夫“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三大法宝美国战略转型路线图《大国崛起》批判抗美援朝战略遗产:中国大国地位的奠基之战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