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直人的外交观值得我们学习
菅直人的外交观值得我们学习
人间正道
任何一个政府要做的无非两件事:内政和外交,衡量一个政府成败的无非是内政做得怎么样,外交做得怎么样。内政主要体现在老百姓的切实利益,外交则体现在一个国家的主权利益,体现老百姓在世界上的脸面尊严。
有什么样的外交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外交行为,就会实现不同的外交成果。至于外交观的决定因素,有人说弱国无外交,一个国家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外交,比如中国的外交观基本如此,当中国的大使馆被强盗炸毁后,一些执政者安扶愤怒的国人说:中国还很落后啊,落后就要挨打。意思是咱认了吧,谁让咱落后呢。当国家利益遭受侵害时,我们的外交官们向世界发出最多的声音是反对、不满、抗议,几乎拿不出让国人振奋的其他好办法,我们给这种外交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韬光养晦。
长期以来,中国人大多认同了这种弱国无外交的理念,因此在外交中也自然大多选择了弱势外交,即使不满意,也要忍气吞声。在这样的忍让中,中国的原则尽失,中国的利益一次次受到侵犯,朋友一个个选择了离去。
难道外交只能由国家的强弱决定吗?难道只有一种韬光养晦的外交观吗?当我读了日本新任首相菅直人的演说,我找到了关于外交观的另一种解读,与中国执行的外交观完全不同的一种崭新的外交观念。
2010年06月12日,日本新任内阁首相菅直人在东京新宿发表的演说中有这样一段话:
“什么是外交?外交就是内政,这两者绝不是两码事,不是。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国民要使自己成为国家的主人,这种愿望是民主主义的根本。在这同时,大政方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民众的政治责任感的强弱,也就在相应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外交的强弱。在这个意义上,外交难道不就是内政吗?曾经有毛泽东这样的政治家,是好是坏历史会有说法。作为一位没怎么出过国的政治家,他在中国获得了压倒性的支持后,在外交领域,他使中国在世界上的存在感变得非常卓著。曾经有一段时期,毛泽东毫不畏惧与美国对峙并一路走来。可见,执政党在自己的国内获得毫不含糊的支持,国民以天下为己任,在某些场合为了保家卫国、为了国家的未来,不惜付出些许代价,一个国家有了这样的力量,外交才会有根本的力量。国之力在民,民之力是外交之力、是外交最基本的原理。这是我对毛泽东的外交感触最深的地方。”
一个日本首相,阐述了“国之力在民,民之力是外交之力”这样一种外交最基本的原理,而且他的这种外交观竟是于对中国的毛泽东的外交的感悟,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而反观中国,满嘴跑火车的右派们以及背弃了信仰的一些执政者们,一直坚持认为毛泽东的外交是失败的,毛泽东的外交是闭关锁国的。日本首相菅直人对毛泽东的外交观的认识,当令中国的所谓“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以及反毛泽东外交路线的人面红耳赤。
中国的外交政策,老百姓是有意见的,因为在很多时候,它没有反映国家的意志,没有反映老百姓的意愿,没有让老百姓感到尊严和扬眉吐气,问题的根源是我们没有树立一种正确的外交观,导致我们的外交行为令人失望。菅直人说:外交就是内政。外交弄不好,内政也弄不好,中国的五四运动是从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开始的,如果一个政府的外交不能给国人争得尊严,国人就要用自己的方式争取尊严。
中国到了检讨自己的外交观的时候了,我认为不访拿菅直人做个教员,好好学习一下菅直人的外交观,中国的外交才会有希望。
2010-07-24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