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高盛欲进军中国仓储业 商品骗贷丑闻成外资机会

2025-02-26 观点 评论 阅读
  

  国内仓储行业不断出现的融资骗贷丑闻反倒成为了外资机构进军中国仓储行业的机会。

  

  据外媒道,高盛下属的金属仓储部门Metro International Trade Services仓储公司,正在谋求在上海或者其他有保税仓库的城市设点,与其他国际仓储公司在中国寻找代理不同,高盛将直接管理在中国这部分业务的运营。

  

  分析人士认为,即使高盛能够进入中国的现货商品仓储领域,但很难成为中国规模巨大的商品期货市场的一部分。

  

  前途依旧坎坷

  

  2008年7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期货实物交割监管工作的通知》指出,在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出台前,禁止境外期货交易所及境外其他机构在境内指定或者设立商品期货交割仓库以及从事其他与商品期货交割业务相关的活动。

  

  “而这也意味着,在现行规则未修改之前,即使高盛进入中国商品仓储领域,也无法成为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而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目前依然不能在中国内地建立商品交割仓库。”一位期货公司负责人称。

  

  证监会去年10月曾表示,为保障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促进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稳步发展,目前境外期货交易所不得在中国国内设立或者指定商品期货交割仓库。

  

  证监会此前还称,大宗商品仓储不是国家禁止或者限制投资的项目,外资可以从事这项业务。但大宗商品期货交割仓库一般由交易所指定,其与交易所是合作关系而没有股权关系,因此不属于外商投资准入的范畴。

  

  目前,嘉能可、托克等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都已进入了中国的仓储行业。而今年6月份青岛港融资骗贷事件,暴露出了中国仓储行业的众多不规范操作,而行业亟须进一步的强化监管。

  

  此前在青岛港出现的商品融资骗贷事件对大宗商品融资套利影响巨大。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青岛当地有近20家银行卷入铜等有色金属融资业务,这些金融机构涉足青岛港有色金属贸易融资业务的融资额在150亿元上下。而部分卷入青岛港有色金属融资骗局的外资银行,则叫停了针对部分中国新客户的金属融资业务。

  

  受到商品融资欺诈案的影响,外资银行普遍削减其对中国商品融资交易的敞口,中资银行对于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贷款也再度收紧。

  

  持续发生的商品融资风险事件已经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今年4月底,银监会下发《关于开展进口铁矿石贸易融资情况快速调研的通知》,要求15个地区的银监局上关于进口铁矿石贸易融资风险的分析告,其中就包括商品融资比较活跃的山东省。

  

  曾被指操纵商品价格

  

  实际上,无论是铁矿石,还是铜、铁等基础金属,中国都是最大的消费国,中国消费了全世界过半的铜、铝、锌、铅等基本金属。

  

  除了铁矿石之外,黄金、铜也被普遍作为融资抵押品使用,甚至还包括大豆、棕榈油、橡胶、镍、锌和铝,而这也导致了在传统贷款难以获得的背景下,商品抵押融资贷款成为部分企业获得资金的一种快速且成本相对较低的办法。

  

  值得关注的是,外资机构控制的仓库此前往往受到故意操纵商品价格的指责。今年5月,LME首次发布了其全球仓库网络的积压情况告,告提到排队时间较长的仓库主要是国际投行和大宗商品巨头控制的仓库,其中,嘉能可和高盛拥有的仓库的排队时间已长达两年。

  

  根据LME此前告,最长的排队时间已经超过了两年(748个自然日),主要涉及金属铝,这个仓库位于荷兰弗利辛恩港(Vlissingen),由嘉能可的仓储子公司Pacorini Metals运营;排队时间第二长的是位于美国底特律的Metro International Trade Services的仓库,排队时间为683天,该公司隶属于高盛。

  

  有投行告分析指出,排队致使出货量有限,使得现货市场溢价不断增长,仓库所有者和贸易商可以从中获利;仓储排队使得仓库能够预测租金收入,仓储公司能够通过制定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的金属存入LME仓库,进而进一步恶化了价格扭曲问题。

相关文章 高盛:新一波互联网革命的核心——SMAC美国股市是一场诈赌 华尔街是“War Street”?--被操纵的金融市场美监管机构“严控”高频交易高盛高频交易与招聘行为遭审查彻底揭穿家族政治经济势力的卑鄙高盛:美元暴跌系中国外汇储备操作所致丹麦政府出售国有企业股份给高盛 险遭倒台前美国证监会员工:SEC不敢动华尔街大佬利比亚投资局:高盛在2008年坑了我们12亿美元华尔街金融老大背后的肮脏内幕
标签:商品   中国   融资   仓库   仓储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