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皇牌大放送》:尊前谈笑人依旧——毛泽东影像记忆
视频地址:http://dianying.cntv.cn/C25813/classpage/video/20110918/100281.shtml
2011-09-18 03:11
主持人:许戈辉
嘉 宾:
简 介: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1976年逝世于北京。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尊前谈笑人依旧—毛泽东影像记忆
2011年09月15日 14:43
来源:凤凰网专稿
核心提示:“毛泽东”三个字和“中国人”三个字仍然息息相关,这是一个和我们一样又不一样的凡人。而今,关于这个老人的事实越来越多地被公开,却也越来越多地让人们发现,他的信息仍然还有那么多的不完整。在他辞世三十五周年的今天,我们试图用毛泽东本人的文字、声音和影像去陈述他自己,去尽可能地去还原他,去寻找一种叫做真实的答案。
在很多国家的广场或者巨型纪念建筑物里,都会有个人在注视着他的国家、他的国人。在北京,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画像已经更换了多次,而他注视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国运、民生已是翻天覆地。
这个历经了人神奇幻轮回的老人,不仅造就了一段影响深远的中国历史,至今仍然通过宪法以“毛泽东思想”的方式对中国人的现在和未来发挥作用。在我们可以预见的将来,“毛泽东”三个字和“中国人”三个字仍然息息相关。这是一个和我们一样又不一样的凡人。而今,关于这个老人的事实越来越多地被公开,却也越来越多地让人们发现,他的信息仍然还有那么多的不完整。在他辞世三十五周年的今天,我们试图用毛泽东本人的文字、声音和影像去陈述他自己,去尽可能地去还原他,去寻找一种叫做真实的答案。
9月17日九点四十分,皇牌大放送呈现《尊前谈笑人依旧――毛泽东影像记忆》
一、凡人毛泽东
“我1893年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我的父亲的名字是毛顺生,我母亲出嫁前的名字是文七妹。”
——毛泽东自传
同几乎所有的自传一样,这是1936年,毛泽东接受斯诺采访时所做的开篇自述。而有趣的是,斯诺在对毛泽东做关于他个人的采访时,首先问的问题是:“你曾有过几次婚姻?”却被身边的翻译官吴平亮翻译成了“你有几个老婆?”毛泽东则很认真的回答斯诺:“我们国家是一夫一妻制的,所以我没有几个老婆。”当时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关于毛泽东本人的采访就这样轻松的开始,毛泽东谈起他从小的家乡,他的父母,而这也是他第一次谈起他个人的生平……
“我小的时候,父母对我非常宠爱,希望我能好好劳动,发家致富。后来看到我很聪明,又希望我好好念书,将来管家记账,甚至想到打官司的时候,写状子方便。有了文化,不求人,不吃亏。我小的时候也没有多大的志愿和抱负,也没有想干出什么大的事业来。当时只能听父母的。”
——毛泽东与好友萧三的谈话
二、领袖毛泽东
“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你们一层一层仿效下去,这么吃起来,在人民群众中将会有什么影响?”
1950年2月,毛泽东结束了他的首次苏联之行,回国途中顺路视察哈尔滨等东北工业基地。
毛泽东到达哈尔滨的当天晚上,当地省市领导准备了丰盛的宴席,接风洗尘。毛泽东看着一道道佳肴,眉头紧锁。席间,他只是夹了一点菜,吃了半碗米饭,就放下筷子,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抽烟。
事后,毛泽东提出批评说:“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你们一层一层仿效下去,这么吃起来,在人民群众中将会有什么影响?”
三、学子毛泽东
“我8岁那年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里读书,一直在那里读到13岁。清早和晚上我在地里劳动。白天我读儒家的《论语》等四书。我的国文老师是一个对学生要求苛刻的人。他粗暴严厉,常常打学生。因为这个缘故,我10岁时曾经逃离学校。我不敢回家,怕挨打,便朝县城的大致方向走去,以为县城就在什么地方的山谷里。我流浪了三天,最后还是被我家的人找到。”
童年毛泽东生性顽皮,熟读四书五经却又总是和私塾先生对着干,为此私塾先生没少到毛家投诉,毛父不得不一再为儿子转学,但情况并没有好转,童年毛泽东先后换了六处私塾。
我在新学校遇到了麻烦,入学后我发现课程都是用英语教授的,同其他学生一样,我不懂英文,除了字母之外,我几乎一窍不通。另一个障碍就是这学校没有专门教英语的教师。这种情况令我生厌,我在月底就退了学,继续在报上搜寻广告。
毛泽东自传
这是1912年毛泽东在一所公立高等商业学校的事,这个遗憾毛泽东一直铭记于心,投身革命后,毛泽东只要有机会便会自学英语。然而身处恶劣的革命环境,毛泽东并没有很好的条件学习英语。
1939年,斯诺第二次访问延安,把一本写有他亲笔签名的著作《西行漫记》(Red Star Over China)送给毛泽东。毛泽东当即回了一张便条,上面只有一句话:“三块肉喂你马吃”。斯诺一头雾水,在句子下面打了个问号,然后反复读过,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英语“Thank you very much”的中文音译。斯诺禁不住禁不住哈哈大笑,并在问号后边又打了两个感叹号。
四、政治家毛泽东
毛泽东、斯大林和蒋介石,这三位缔造历史的风云人物,相互间亦敌亦友、非敌非友,曾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政局的走向。毛泽东和斯大林虽然同属共产主义阵营,可是毛泽东并没有完全对苏联老大哥的指示言听计从。斯大林和蒋介石虽然各有不同的政治信仰,但是,斯大林又曾经承认蒋介石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而毛泽东和蒋介石,则针锋相对、寸土不让地争斗了几十年……
作为国共两党的代表人物,有人说,蒋介石和毛泽东共同统治中国并在这个国度里一决雌雄,是蒋介石的不幸。而蒋介石自己则说毛泽东是他“遇到过的最聪明的乡下人”,而毛泽东则称蒋介石为“老朋友”。无论怎样,他们的名字以及名字背后的那个时代,都已经被刻在了历史最醒目的位置上。今天我们回首望去,无论毛泽东与蒋介石,还是毛泽东与斯大林,均两度为盟友,又两度为对手,三位历史巨人之间的握手和较量,改变了历史,改变了中国。在这段史册中,毛泽东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然而,当他和他最亲近的爱人在一起时,却又是另外一个毛泽东。
五、爱人毛泽东
《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这是毛泽东在1921年夏天写给杨开慧的词,当时他正在去往参加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途中,因为思念爱妻夜不成寐写下的。在以豪放悲壮风格著称的毛泽东诗词作品中,这样的儿女情长极其少有。
“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泪,一是我听不得穷人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要掉眼泪。二是跟过我的通讯员,我舍不得他们离开。有的通讯员牺牲了,我难过得落泪。我这个人就是这样,骑过的马老了、死了,用过的笔旧了,都舍不得换掉。三是在贵州,听说你负了伤,要不行了,我掉了泪。”
从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七年,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婚姻保持了十年,在这十年中,他们一起经历了中共数次绝境逢生的波折,也经历了绝大多数夫妻不可能经历的苦难。然而,这对从生死患难中走出来的伴侣,最终却没能携手到老。
“离婚,我到哪里去起诉哟。离婚,总要办个手续吧。到那时,不知道是法官听我的,还是我听法官的,那可能要大大热闹一番。”
毛泽东晚年的婚姻生活是孤独的,据她的贴身护士孟锦云回忆,有一天,毛泽东突然跟孟锦云说:“孟夫子,如果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我和江青结婚的消息会怎么样?”
孟锦云说,这是她进中南海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听毛泽东主动谈江青。没有人知道,晚年的毛泽东,是否还会在夜深人静时想起杨开慧,是否会在内心苦涩时想起贺子珍?
六、父亲毛泽东
亲爱的岸英、岸青:
时常想念你们,知道你们情形尚好,有进步,并接到了你们的照片,十分的欢喜。现因有便,托致此信,也希望你们写信给我。我是盼望你们来信啊!我的情形还好。以后有机会再写信给你们。
祝你们健康、愉快与进!毛泽东
三月四日
毛岸英从苏联归国的当天,毛泽东的心情大好,父子俩在一起吃了两天饭,毛泽东便要毛岸英到机关食堂吃大灶,然后去当时著名的劳动模范吴满有家学种地,上“劳动大学”。对这个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的儿子,毛泽东又心疼又骄傲,他要这个爱子和普通百姓一样,接受最艰苦的历炼。
女儿:
你好!脑痛要注意。是学习太多的原因。还有总是要结婚,你为什么老劝不听呢?下决心结婚吧,是时候了。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高不成低不就,是你们这一类女孩子的通病。是不是呢?信到,回信给我为盼!问好!
父亲
六月十三日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一直不知毛岸英早已牺牲异国战场的刘思齐,翘首等待着丈夫的归来。三年前下令对儿媳封锁消息的毛泽东,亲自去面对刘思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毛泽东抄录《从军行七首》送女儿李讷
几个子女中,只有李讷,在毛泽东身边生活的时间最长,也是唯一一个能在他身边度过完整童年的孩子。李讷出生时,毛泽东已近半百,自然将李讷视为掌上明珠。在延安时,毛泽东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把李讷送进儿童保育院或者托儿所,而是一直留在他和江青的身边,享受着寻常人家的天伦之乐。李讷叫毛泽东“小爸爸”,毛泽东则叫李讷“大娃娃”。每当毛泽东工作许久还不休息,工作人员就会把李讷哄进毛泽东的办公室。一见到女儿,毛泽东就会放下手中的工作,陪李讷玩一会儿,或者带她出去散步。在李讷的记忆中,她最早学会的一句话,就是“爸爸散步去”。
娇娇:
看到了你的来信很高兴。你是我亲生女儿,我是你的亲生父亲。……爸很想念你,也很喜欢你,希望赶快回到爸爸身边来。
1949年5月,李敏回到了父亲毛泽东的身边。对这个会讲俄语的“洋宝贝”,毛泽东特别爱惜。他对江青和李讷说,娇娇小时候吃苦太多了,现在她回到我的身边,我要爱她、疼她,要尽父亲的义务,你们也应该爱她、疼她才对。然而,和所有重组家庭一样,李敏与江青母女的关系十分微妙,毛泽东面对几个亲人相处难的困扰也时常倍感无奈……
1976年9月9日一大早,李敏接到了电话,要她迅速赶往中南海。李敏以为是父亲的病情有了好转,急着要见她。直到她兴冲冲地进入毛泽东的卧室才知道,前一晚的零时十分,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抢救无效后,毛泽东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在他逝世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子女陪同。
20几年后,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在清理毛泽东留下的遗物时,发现在仓库的一个柜子里,有一批衣物。原来,这是毛泽东悄悄收藏的毛岸英的遗物。
父爱如山,毛泽东把对爱子的思念和哀愁,深深地埋在了心底……
原载:http://www.szhgh.com/?action-viewnews-itemid-5394
相关链接:
公者千古,人民怀念毛主席--纪念主席逝世35周年活动纪行
视频: 深圳人民沉痛纪念毛主席逝世35周年活动
视频: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和卫士张木奇在纪念毛泽东35周年忌辰上的讲话
视频:左翼频道99纪念毛主席逝世35周年文艺晚会视频:人民发出催人泪下的呐喊:毛主席呀,您在哪里?
视频:深圳人民纪念毛主席逝世35周年文艺演出
深圳人民纪念毛主席逝世35周年文艺演出精彩图片集锦
景山公园:“东方不落的太阳 人民永远的救星”毛主席逝世35周年纪念活动掠影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