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这头野兽必须死去”--从两部纪录片看经济危机中的美国
“资本主义这头野兽必须死去”——从两部纪录片看经济危机中的美国
张传华
20年以来,他所拍摄的纪录片多属于讽刺时事或揭露真相的类型,如针对美国汽车工业巨头通用公司的《大亨与我》或通过《华氏9.11》揭示美国政府在“9.11事件”上的阴谋。在最新的纪录片《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中,他真实地展现了房屋被银行收回、哭泣着的美国民众,并把这些场面与古罗马的奴隶剪辑在一起,还用美国警察隔离犯罪现场的黑黄相间的警戒带捆住华尔街证券公司。55岁的迈克尔•摩尔,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就嗅到了资本主义的危险气息,筹备拍摄一部关于资本社会令人疯狂的纪录片,就在一切准备就绪时,华尔街陷入全面崩溃。
如果说,摩尔通过展现2008年经济危机对美国产生的影响表示他的愤怒和略显极端的论调,那么另一部完成于同年1月的纪录片《债务美国》则探讨了美国经济为什么会崩溃?高速增长的国家债务将会给美国和它的公民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他预见到了金融危机
2008年5月,迈克尔•摩尔投入到海量搜集资料和采访调查的工作中,这是拍摄纪录片所必需的前期准备。“可以说我有预感将会发生些什么,回想当时,街头上已经出现了比平时更多失业者和无家可归的人、房贷利息上调、政府财政赤字也在攀升,更为可怕的是堆积如山的信用卡债务。我敢说,不止是我,每个人都看出美国经济出了大问题。我只接受过高中教育,满脑子都是篮球,但是就连我都知道,美国完了!”
虽然他轻描淡写,但并非人人都像迈克尔•摩尔这样透过身边的现象来思考,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把持着舆论与民众的大脑,“他们都是些骗子和演员,最令我气愤的是,媒体都到哪里去了?这不是他们最应该站出来的时候吗?等到雷曼公司破产了,这些媒体更加哑口无言,因为离开华尔街的支持,他们都得完蛋。” 不仅是媒体,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不愿相信悲观的预言以及即将发生的一切,迈克尔•摩尔只是默默地拿起摄像机,拍下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影片从无家可归者的倾诉开始,摩尔化身为他们的代言人,想要为他们“讨一个说法”,老百姓的钱怎么从口袋中被国家和大银行偷走?摩尔孤身来到了通用汽车的总部,这个巨无霸企业里自上而下没有人不认识这个硕大的胖子。20年前,他拍摄的《大亨与我》就把镜头对准了通用高层,当时连保安都已经认识了他那肥硕的身躯。当时通用裁员4万人并没有令高管层感到羞愧,那一幕仿佛是对今日美国的预言。汽车产业是前车之鉴,整个资本主义金融体系如蚁溃之地,海啸最终卷起的还是最普通的美国人。
通过后期剪辑,摩尔把各类专家、工会领袖和普通受害者的采访拼成对话,让前者告诉后者,为什么钱放在银行里会没了,人住在家中会被赶出去。他还借其中一个牧师之口,斥责了这一切:“资本主义是淫秽的,不道德的,完完全全的邪恶。”这哪里还有“爱情故事”的美妙,完全是由爱生恨的控诉罢了。
摩尔在采访中坦言,他从不相信银行和大企业。“如果我看到别人辛勤工作、赚到相应的酬,我会觉得令人敬佩。但是现在是10个人围坐在桌边、面前摆着一个一切10份的蛋糕。其中一人拥有其中的九块,而剩下的九个人分一块小蛋糕。这就是资本主义,谁能够相信这样的制度?我不反对有人经营自己的鞋店,但是他妄图控制全城所有的鞋店,随意拔高价格,这就是不道德的。社会需要道德来维持。”
迈克尔•摩尔不停地用摄像机追问美国社会种种问题,他疑惑地说:“我只是很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个相对友善、平等的国家,这里生活着很多友善的人。为什么我们却闯入别的国家指手画脚,将同胞从自己的房子里撵出来,我想告诉人们,是谁在背后操纵这一切l 别再被银行家愚弄了!”
听起来,迈克尔•摩尔是站在普通美国人的角度来看待经济问题,社会精英们对此意见是否不同?资深的政治家与经济学者又是怎么看待美国经济?另一部纪录片《债务美国》做出了解答。
身负巨债的美国
“我认为对美国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藏在阿富汗的山洞里,而是政府不负责任的财政制度”,纪录片《债务美国》的开场白就表明了导演帕特里克•柯理业东的视角与态度。
2007年,本片邀请了负责“美国账本”的美国审计署(CAO)总审计长大卫•沃克为大家讲解基本的经济形势,他分别受到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的委任,出任美国的“财务大管家”。在卸任之后与一些民间组织合作进行“财政觉醒之旅”项目,目的是让更多的公众明白美国经济是怎么回事,“这与党派无关,因为事实就是事实,供美国人解决问题的时间并不多了。” 他从专业角度给出了与迈克尔•摩尔相同的预言。
美国的崩溃源于它的高负债,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转而倚重来自国外的投资以支撑本土经济的增长。1985年美国从净债权国变为债务国,结束了自1914年以来作为净债权国长达70年的历史。
在美国经济中出现了四大赤字,分别是预算赤字、储蓄赤字、贸易逆差和领导人的能力赤字。多数人都不知道联邦政府的负债额为多少。大卫•沃克在巡回演讲中说:“我们准备好让美国人了解真相了”,早在1992年,美国人所花的每1美元中有22美分是借来的。2007年时,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国家背负着8.7万亿美元的外债。大卫•沃克说:“当我说出这个数字时,所有人都觉得太疯狂了,美国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吗?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的外债?事实上,它们对于美国的财政问题来说只是个小数字。”
更令这位总审计长忧心的是美国未来几十年的结构性赤字。在片中,他满脸严肃地对观众解释:“这种结构性赤字不是由临时的经济周期或一次性冲击造成的,而是年复一年对预算收支双方都有重要影响的根本性因素推动的。就像我之前提到的,这些因素包括众所周知的人口趋势,例如老龄化、寿命延长和低出生率。另一个对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是不断增长的健康医疗成本。同时,我们也没有足够的收入来支付当前的账单或者实现对未来的承诺。”
由于政府做出的坏榜样,在美国许多人都是债务盲,他们依赖支票和信用卡生活,把全部家当用来做抵押。“现在的美国人基本没有经历过困难时期,所以零储蓄对他们来说很正常。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储蓄是投资的基础,是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大卫•沃克警告人们说。
《债务美国》还请到一位特别嘉宾来说服人们,股神巴菲特现身给人们讲了一个故事:在两个相邻的岛上,其中一方的居民拥有很多财产,可以自己不生产、而是不停地购买对方的商品。但是无论有多少钱总会花光,到最后需要加倍还债。这两个岛国就是美国与中国。过去的十年里,美国人的消费能力大大地超过了生产能力。他说:“贸易往来增多不是坏事,如果是‘只买不卖’的赔本买卖那就不好了。”
资本主义还有指望吗?
2010财政年度,美国财政赤字继续上升,2009年 10月、11月财政赤字分别为达到1764亿美元、1203亿美元,为创纪录地连续14个月出现财政赤字,2010财年前两个月赤字规模较前一个财年同期增加5.7%。
奥巴马政府估计,美国2020财年财政赤字将达到1.5万亿美元,今后10年财政赤字总规模将达到约9.05万亿美元,接近当前美国12万亿的国债规模。美国的货币和财政双双扩张,美元贬值的压力不断上升,美元债务的风险不断上升,但由于美元是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美国的对外债务增加,可以通过开动印钞机,支付对外债务,美元的债务风险更多地由其他国家来承担。
美元国债不仅仅是美国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购买,还有众多的国际投资者参与如英国、日本和中国等,美国发行国债既是对内债务,也是对外债务,国债外流,美国的对外债务就会上升,公共债务也逐步上升。到2009年9月30日,美国公共债务达到11.91万亿美元,创出历史高位。
永远扩张的政府机构和军队、永无休止的国际竞赛以及过分增加的福利计划,使得美国目前支付着大量的资金以保证这些项目的正常运转。当战后出生的婴儿潮一代退休并开始获取高额的社会保障金时,美国经济将会陷入到一个大灾难中。换句话说,当现在的大学生退休时,美国政府能够给他们的,可能只有债务单。
迈克尔•摩尔对大卫•沃克给出的一连串数字并不感兴趣,他只相信自己的“道德哲学”,如果一种社会制度让大多数人感觉不到信任与安全,它就绝非正常的。“就现在而言,资本主义已经无法解决自身的矛盾。如果从根本上是错误的,人们如何对它进行改革?就算这一轮金融海啸已经见底,但是下一轮很快又将席卷而来。资本主义就像一头疯掉的野兽,它24小时都要不停地吞食。”
“我可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在我看来纯粹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者都存在弊端。我唯一相信的就是民主,公众有权知道真相,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和财产。在现存的各种社会形态中选一个的话,我觉得北欧的那一套还不错,起码高税收投人到了公众设施中,这是人们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我基本不相信美国政府所说的老有所养。”
或许对于美国未说,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剩下的时间值得全世界的人们反省。无论你是敬重他的正直,还是讨厌他的夸张,毫无疑问迈克尔•摩尔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和《债务美国》这两部反映金融海啸的纪录片,我们可以从过去的教训中学到些什么。
(《环球视野》2010年2月9日第279/280期,刊摘)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