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苏文洋:“非私经济”不如正名为“公营经济”

2025-02-26 观点 评论 阅读
“非私经济”不如正名为“公营经济”

  

  苏文洋 



昨天出版的《南方周末》有一篇评论,题为《国有经济何妨正名为“非私经济”》。提出:“今天,私营经济的私字,已不再像刻在海丝特•白兰太太额头上的红A字了。它不仅不再是一种耻辱,而且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从现代文明的常识来说,个人财产权也是国有制、集体所有制等的基础与本源。何不名正言顺,别再用非公经济来称呼它们,直呼其名为私营经济;而对那些并未真正体现公有精神,在竞争领域与民争利的国企,何妨称为‘非私经济’呢?”
中国的经济称谓或许是世界上最多最乱的。一个私营经济,可以有民营经济、个体经济、非公经济、私有经济等叫法。这里的经济二字,随时也可更换为企业,如私营企业、民营企业、非公企业、私有企业等。同样,国有经济或企业,也有很多称谓:国有企业、全民所有制企业、国营企业、官办企业、政府企业等。细分的话,还有国有资产、国有资本、国家出资企业、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过去我们的企业除了集体所有制以外,大多是全民所有制。按照法律精神,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或许应当可以称为“全民所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资委与全民资委应当是一个意思,国有企业也就是全民所有企业。国企即是全民企,似乎又与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民企完全不同。最近常有人提到“国进民退”,这里的“民”就是另外的意思。绕来绕去,有些人就有些绕不大清楚了。
本周三,《经济参考》道:南京江宇集团这家总资产近两亿元、净资产至少超过2000万元的国有企业,一夜之间就被该国企管理层以零元的价格据为己有,从全民企变为民企,一字之差,所有权性质根本改变了。
全民所有是国家每个公民人人有份的公有制,而我们现在所说的民企一般是指公民个人所有制。为了从概念上彻底厘清全民所有与公民个人所有,我以为,与其把国有经济正名为“非私经济”,不如正名为民有公营或国营,以区别民有私营。全民所有企业,由国家公营,委托政府管理或职业经理人管理,产权明晰,有助于走出化公为私、化全民为个人的误区。
(《环球视野》摘自2009年8月14日《北京晚》)
标签:经济   国有   企业   全民所有   资产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