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国学:时势风云“五色谱”
我们不妨先看几条相关时讯,然后再继续讨论。
【1】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突破10万亿 政府性债务最早可追溯到1979年
据新京2011年06月28日道,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91亿元,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昨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审计工作告首次披露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情况,这一债务总额占2010年GDP的1/4,超过当年全国财政收入。审计署相关负责人表示,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尚未超过其偿债能力。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这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一个重大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此前,根据央行和银监会的相关数据,有媒体推测出中国的地方债规模分别为14.4万亿和9.1万亿。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审计署投入4万多人,花了3个多月时间进行摸底调查。告显示,到2010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91亿元。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GDP总量39.8万亿元,全国财政收入8.3万亿元。
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即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为52.25%;如果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则为70.45%。从偿债年度看,这两年将迎来还债的高峰,2011年、2012年到期偿还的占24.49%和17.17%,2013年至2015年到期偿还的分别占11.37%、9.28%和7.48%,2016年以后到期偿还的占30.21%。
两成政府负债超安全警戒
刘家义表示,部分地区和行业偿债能力弱,存在风险隐患。从地区看,有78个市级和99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高于100%。这已经超过国际公认安全标准。分别占两级政府总数的19.9%和3.56%。由于偿债能力不足,部分地方政府只能通过举借新债偿还旧债,截至2010年底,有22个市级政府和20个县级政府的借新还旧率超过20%。还有部分地区出现了逾期债务,有4个市级政府和23个县级政府逾期债务率超过了10%。
2.5万亿债务打算卖地还
同时,部分地方的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较大。2010年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承诺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的债务余额为.51亿元,共涉及12个省级、307个市级和1131个县级政府。从行业看,高速公路、地方所属普通高校和医院90%以上的债务余额为担保债务或救助债务,借新还旧率较高。2010年,全国高速公路债务的借新还旧率为54.64%。
融资公司违规金额两千亿
三级政府设立的融资平台公司6576家。融资平台公司2010年底的政府性债务余额为.68亿元,占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的46.38%。部分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不规范,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较弱,审计的6576家融资平台公司中,有358家存在借新还旧问题,借新还旧率平均为55.20%;有148家存在逾期债务80.04亿元,债务逾期率平均为16.26%;有1033家存在虚假出资、注册资本未到位等问题,涉及金额2441.5亿元。
债务增大是否因金融危机?
审计署相关负责人指出,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并不是最近几年才有的,最早可追溯到1979年。此后,各地开始陆续举债。至1996年底,全国所有省级政府、90.05%的市级政府和86.54%的县级政府都举借了债务。至2010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全国其他地方政府均有政府性债务。地方政府性债务是多年累积形成的,不能将其片面理解为主要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产生的。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则表示,近两年地方债发行量大,主要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后,中央出台了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在这种背景下,对于项目落地,地方政府需要有一些配套资金,而在本身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必然会采取多种渠道进行融资。
【2】国资委规定央企负责人必须对海外投资失误买单
据中国新闻网2011年06月28日道,针对央企海外资产监管的两份重要文件,近期在国务院国资委的主导下“重磅”出台。根据要求,中央企业及其各级独资、控股子企业(以下简称各级子企业)在境外(包括香港、澳门)以各种形式出资所形成的国有权益都将受此文件约束。最值得关注的是,在《境外资产监管办法》和《境外产权管理办法》中均明确了中央企业是其境外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主体,其中对于境外企业管理失控、越权投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存在严重缺陷、未建立境外企业国有资产和产权监管制度,并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情况,国资委将按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央企集团成为责任主体,就意味着今后负责人必须要对海外投资失误‘买单’。”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这两份酝酿已久的文件出台,犹如一把利剑直击热情高涨的央企海外投资“软肋”。值得注意的是,和海外投资速度不相匹配,我国在海外资产的管理机制发展上却略显滞后。此前,中国对于境外国资的管理主要是依据《境外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境外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等规定。正因为如此,在央企“大踏步”前行过程中,境外资产风险也开始日渐凸显。大多数央企的境外资产的安全和增值都存在隐忧,央企境外资产流失已成为国资保值增值的大敌。
“特别是央企投资衍生品,确实吃了不少苦头。”一位央企的内部人士这样对记者说。据了解,因为将原本用来对冲风险的套期保值业务异化为高风险的外汇衍生产品投机,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就有68家央企曝出114亿美元的海外业务巨额浮亏。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钢集团等央企都曾榜上有名。
“有了明确的责任主体再加上严格的境外资产管理制度作为约束,央企海外投资之路势必得到有效规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国资委人士这样对记者评价道。但必须看到的是,由于我国企业“走出去”仍处于探索阶段,境外资产投资暴露出的问题非常复杂,涉及文化、人才、甚至包括国有企业制度等方面,因此,央企真正“消化吸收”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3】谁偷了经济数据: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秘书孙振被查
据《财经》杂志2011年06月28日道,每月的11日,是国家统计局公布上一月度经济数据的日子。“一般在前一天晚上写稿时就能收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具体数值。”一位不愿具名的经济记者说。第二天,在他所供职的纸上,预测的数据通常与官方数据仅有细微的差别。而这也是为了掩人耳目、刻意调整的结果。像一张从讲台被传递至课堂的小纸条,到达记者们手中时已是教室的最后一排;那些活跃在市场一线的投资机构、券商,正是坐在前排的人。
直到2011年4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第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表示,谴责提前泄露还在保密期的数据的行为。“国家统计局正在按照相关的规定和程序进一步了解和处理这件事情。”他说。几乎没有人把盛来运的表态当真,因为他在去年,甚至包括他的前任李晓超,面对屡屡泄密的经济数据,均发出过类似的声音。但风暴确已来临。6月14日,盛来运通,国家统计局办公室一名秘书因此接受调查。几天之后,北京市检察院反渎职局局长张华伟表示,目前已对涉及国家宏观经济数据泄密事件的五人进行立案侦查。
接近此案的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该案正由北京市检察院一分院和海淀区检察院侦办,并反复提示,“涉密很深,国外机构也有牵涉”,上述五人来自五家不同的机构,这也表明“经济数据反腐”已席卷多家经济决策部门。实际上,一些国外机构提前拿到数据,但并不公布,而作为媒体的路透社是一个例外。
在近两年中,路透社曾七次精确“预测”到中国CPI数据。这七次道中,路透社均使用了“消息人士”“官方消息人士”“官员”或“一位关键部门的中国政府官员”等语言来显示其数据,而6月8日的CPI数据道中,首次使用“路透最新调查显示”的消息。
外资机构“精准的预测能力”同样令市场侧目。2007年5月下旬,有关提高印花税的传闻由外国投资机构提前透露,精确到“证券交易印花税率由1‰提高到3‰”。5月30日,财政部公布的印花税调整信息证实了这一传闻。
另一著名的“预测”案例发生在2008年8月。摩根大通经济学家在发给客户的告中称,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们一直在考虑一项总金额为人民币2000亿元-4000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并可能于年底前放松货币政策。此后,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如期出台。
曾供职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国有投资机构不要与海外投行交手,“因为投行在某些方面比摩萨德还厉害,能拿到摩萨德拿不到的东西。”此次宏观经济数据泄密事件,亦不乏外资机构的影子。接近办案人员的人士透露,此案泄密很深的原因之一,即有国外机构牵涉。
澳新银行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分析师透露,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对于经济数据相当敏感。尤其是CPI等经济数据,直接关系到债券市场收益率的变化,如果提前得到经济数据,就创造了一个投机性交易的机会。据其介绍,投资者可以利用提前获得的数据,在与市场预期的差异间获利。可以观察,在宏观数据将要公布的前三四天,交易员、券商就可能依靠他们的渠道拿到数据,并在内部流传。“有些数据甚至来自海外,有时候通过邮件、短信,有时候通过博客或者与客户联络的内部信息系统。”
可资参考的市场现象是,当月宏观利好数据发布之时,股市反会下跌,宏观数据差了,股市反会上涨。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利空出尽”或者“利好出尽”,其实不是,而是投资者等消息明朗之时已经出局,等数据一出来,赚一笔提前撤退。另外,国外数据一发布就有公开的权威解读,政策和市场的方向就明朗了。而中国的数据出来,少有权威人士和机构公开解读,反倒成了“政策市”。
事实上,不仅统计局内部工作人员能提前接触数据,需要提前“过目”数据的部门还包括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财政部等多个部委,另包括国家信息中心、财政部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具有政府背景的研究机构的学者。一旦发生泄密事件,需要追踪的环节既多且杂。
相较而言,美国对CPI、失业率等重要宏观数据的保密环节控制更为严格。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余芳东曾撰文介绍,除了联邦统计机构外,明确可以提前获得数据的只有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和总统,其他人员如要提前获得信息,则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程序,证明其提前获得数据仅仅是为了“有序地评论”,并承诺不会提前公布或者使用数据。但即便如此,其亦只能在官方公布之前半小时获取数据。
【4】阿富汗央行行长逃亡美国 暴露出资本主义裙带关系
据凤凰网财经2011年06月28日据英国《金融时》道,阿富汗央行行长因担心生命安全而逃离了阿富汗,此前他指认了从阿富汗最大银行——喀布尔银行丑闻中获益的一些头面人物。阿卜杜勒-卡迪尔-菲特拉特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北部某地表示,为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他已经辞职,并在一周前逃到美国。菲特拉特的逃离是这桩银行丑闻的最新转折,揭示出阿富汗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主政下裙带资本主义猖獗,并导致喀布尔方面与西方关系紧张。
2007年就任央行行长的菲特拉特表示,4月份电视直播他在议会宣读一份据称得益于喀布尔银行贷款的人员名单,此后他听到风声,称他的生命“处于迫在眉睫的危险”。曾向一群神通广大的商人、官员和卡尔扎伊亲戚发放巨额贷款的喀布尔银行,在被央行更换高层经理后,在去年9月遭到挤兑。人们指控该行存在腐败。菲特拉特表示:“那是个庞氏骗局。”这个危机可能引起阿富汗金融体系出现大范围崩溃,同时暴露出银行部门腐败猖獗。
【5】美证实越战时曾在韩“洒毒” 韩政府恐进退两难
据中广网2011年06月27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道,40年前,美国在越南战场使用的化学武器“落叶剂”曾经给越南人民造成很大的灾难。40年过去了,落叶剂的阴魂不散,再次掀起波澜。最近几名曾经在韩国驻扎的美军在电视节目中公开承认,他们曾经按照命令,将一些越战剩余的落叶剂埋在了韩国。消息一出现,韩国舆论哗然。落叶剂的有效成分是“二恶英”,二恶英是一种剧毒物质,至今越南一些地区还受落叶剂的影响。美国不在自己本土处理这种剧毒物质,而是埋在了韩国。更重要的是美国这么做根本没有告知韩国政府,这一瞒就是40年,直到最近才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让韩国知晓。
韩国社会对此虽然心怀愤怒,但至今还未出现大规模的示威和游行。之所以这样,是鉴于驻韩美军对韩国在军事保护方面的力量巨大。在目前南北韩政局紧张的情况下,驻韩美军退出韩国的口号对韩国人来说似乎是一个很难说得出口的愿望,政府和民间都可谓进退两难。虽然韩国国民希望美军能够诚信合作,把事情的真相告知韩国人民,但是此事对美国来说也是非同小可,影响到美国在东北亚乃至其他亚洲国家的军事方面的影响力。因此据有关人士估计说,此事何去何从很有可能成为一个长期的悬而不决之案。
1967-1971年,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军方在越南丛林地带大量使用落叶剂,以破坏北越战士的埋伏地点。然而落叶剂并没有扭转战争局势,反而造成大量人员死亡、致残。至今仍有数千名越南儿童因落叶剂间接造成先天畸形。
另据新华网消息,韩国一名议员3日发布的告显示,韩国和美国部队1968年至1969年在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非军事区喷洒“橙剂”和其他除草剂,面积超过6840公顷。执政党大国家党议员尹相铉(音译)在告中说,1968年,韩美向朝韩非军事区喷洒2.035万加仑“橙剂”、3.4375万加仑“蓝剂”和180.4吨“灭草隆”;1969年,再次喷洒3905加仑“蓝剂”和30.7吨“灭草隆”。告说,韩国与朝鲜围绕南北军事分界线划定、宽4公里、长249公里的非军事区内,韩方一侧大约14%区域受除草剂污染。
韩国和美国先前均证实,上世纪60年代在韩国境内广泛使用“橙剂”。
【6】美国派两艘最先进神盾舰赴南中国海参加菲律宾海军演习
据中国新闻网2011年06月28日电,据英国广播公司道,美国海军和菲律宾海军周二(28日)将在南中国海争议海域举行长达11天的联合军事演习。美国海军两艘最先进的神盾级导弹驱逐舰“钟云”号和“霍华德”号,以及潜水救援舰均将参加在菲律宾西南巴拉望岛附近海域举行的军演。双方并没有透露举行演习是在巴拉望地区的哪些水域。但英国广播公司称,巴拉望的西岸面临涉及主权争议的南中国海南沙群岛。
与此同时,菲律宾外长罗萨里奥上周走访华盛顿,希望美国帮助菲律宾实现军事现代化。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华盛顿与来访的菲律宾外交部长罗萨里奥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说,华盛顿已经准备好向菲律宾军方提供军备。
【7】网闻博评:强势“话语权”与信息“潜规则”
从以上来自媒体公开道的信息可以看出,每天撞击着我们大脑神经的信息冲击波,包括军事外交消息和经济数据信息,其内容的制造加工和发布渠道与时机的选择,都不是自然客观地随即发生,而是有“看不见的手”人为性主观操控。即使是在当今“地球村”看似人人自由机会平等的网络时代,个人博客及微博的“话语权”与“声场”传播影响力强弱也照样是天差地别。由此可见,我们实际上一直是在强势“话语权”下处于被信息“潜规则”状态。
在今天所谓市场经济“国际惯例”接轨的全球化时代,美国所主导的西方强势“话语权”,实际上也主导着对世界的信息操控和影响。包括对世界大事动态信息的过滤屏蔽与放大炒作,包括对事件现象正义与邪恶的价值评判等等,“美国标准”俨然便是“国际社会”的“普世价值”。但只要稍微思考一下,操控着美国社会主流舆论的私人资本寡头集团,真的会不以自己的私利为出发点制造和传播信息吗?真的会以人类的公共利益为价值准绳吗?美国真的会是世界上“大公无私”的典范和榜样吗?最起码,从“朝鲜战争”到“越战”,从向中国进行“输入通胀”的“货币战争”到目前的“南海危机”,美国绝对是以牺牲和侵犯中国利益为目标的。
事实上,美国以“反恐战争”为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及利比亚等地推广的自由民主和法制文明市场经济“普世价值”,也并没有给这些国家人民带来稳定和幸福,反而是制造出了更大的“人道灾难”。阿富汗央行行长的逃亡,则更进一步暴露出资本主义裙带关系的腐败与黑暗。
亦如网闻博小社员在此前的《大道国学:美国军事进逼底气何来等》、《大道国学:五百年世界风云五千言》、《大道国学:民歌情歌与“红歌”》及《大道国学:中国人为何“有点躁”?》等《日出西边/风动中国》系列文章所述,中国当今所遭遇“输入性通胀”的经济危机,所面临贫富两极分化与官商勾结腐败的社会危机,以及所出现“黄赌毒黑腐假”沉滓泛起“道德滑坡”的文化危机,本身都是美国所鼓噪的市场化私有化“国际惯例”接轨的必然结果。
试想,在当前美国资本大鳄“做空中国”和加剧中国内外危机的时候,当世界的目光都在聚焦中国经济如何应对“软着陆”与“硬着陆”的时候,为何美国自身债务危机及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却忽然被世界给遗忘了?而一旦当我们能够看清这个世界危机的全貌和真相时,中国目前面临的所有危机的根源与应对答案,也便会豁然明朗了。
【8】解密时势风云的“五色谱”
亦如前文所述,对于事物的观察和色彩感受而言,世界上各个民族会有不同的审美观。就是对同一民族而言,在色彩强度好恶等方面,也照样会表现出个性的差异。在这方面强求普世统一接轨,显然是极不人性且极不现实的。而对属于听觉范畴的歌曲艺术,竟也会有视觉色彩标识的取向。这种跨维度的审美意识,恐怕是惟独中国文化才具有的特性。时下正澎湃如潮的“红歌”,便是属于这种情形。
那么,中国人对于声乐五线谱和物理光学五色谱,究竟为何会产生这种跨维度的意识关联呢?这就要追溯到中国易理大道传统文化的“阴阳五行论”。而这一点,也有助于我们破解对于当前现实世界的认识迷惘。
这里的“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或物质,它们象征和代表着自然与社会的一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的阴阳循环转换关系,蕴涵着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基本原理。其中,既有时空与方位的对应关系,也有色彩与能量的对应关系。先哲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面的数理概念,也正好可以用来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和色彩机理。
所谓“无极”生“太极”,是说“有”生于“无”,“大”生于“小”,“强”生于“弱”,“形”生于“气”,“色”生于“空”。代表中国人基本宇宙观和世界观的太极八卦图,就是黑与白阴阳对立转换关系最原初最质朴的形象表达。进而由赤青黄“三原色”衍生出“五光十色”,人们对世界万物的认识才变得多姿多彩了。
所谓的宇宙世界,实际上是时间与空间的交合维度概念。存在于同一时空维度的事物,就组成了同一个世界。否则,便会是“隔世”与“界外”了。而所谓同一时空维度的事物,实际上就是时间与空间相对位移速度的映像。现代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的“相对论”,其实是从技术上验证了这种速度与能量及时空的转换关系。所谓人文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指导和启迪意义,也便在于此。
所谓有形与无形,所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和触不可及,都是源于此阴阳五行的变化多端。
所谓见微知著而见著知微,从粒子世界到基因世界直到宇宙太空世界,众妙之门其实就在阴阳相形相克相生的玄乎其玄。我们常说“看似偶然而实属必然”,但何为必然?此必然者,自然也。而何为自然?自然者,大也,道也,自然而然也。知人之无为而无所不为,方可感悟“道法自然”之奇妙。
自然世界正离子与负离子的时空运动,是为“气”之“象”。其受应力作用从无序到有序的高速运动,即可聚合为有“形”之“物”。再受应力作用发生从有序到无序的运动,则“物”之“形”散而复为“气”之“象”。“缘”来“缘”去,聚散所依。而所谓的时空运动,即在于“时”与“位”相对运动的速度与方向。在特定应力场中,这种速度与方向,就产生了“势”与“能”的转换。所谓系统元素的“顺势”与“逆势”,便是自身能量在获得增加或损耗衰减。
这里的运动方向,是决定事物性质变化和未来趋势的根本因素。而运动速度,仅仅只是决定事物兴衰变化的效率。所谓“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也”,不是在强调运动速度问题,而是在拷问运动方向与性质问题。
亦如现在的经济发展问题,美国现代市场经济的“金融高杠杆率”负债豪赌,产生虚拟GDP的速度与效率的确是世界领先,但产生泡沫与危机的速度与规模也同样是世界定级的“全球金融海啸”。中国现在也已经不再以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而自豪,而是在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实,更确切地说,要强调和注重发展方向才是根本,这便又涉及到“资”与“社”和“私”与“公”的本质取向抉择。
而一旦我们抓住了事物运动的速度与方向问题,也就会激发出“阴阳五行”的色彩审美和跨维度思考。据此,对于时空方位相生相克的社会大势与个人“时运”的机遇把握,也便会不断获得新的智慧和感悟。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贵在识大势而务时之当务!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