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和两个单干户
集体和两个单干户
梦金龙
在联产承包中,我们都成了单干户。集体的财产很快分光,人们各自做着自己的发财梦,三十年过去了,依旧是梦。前后左右看一看,除了单干户,还是单干户,已经没有了集体的影子,偶尔听到集体的事,也是千里之外的地方了,据说还是农民向往着的美好,刘庄,南街,华西,既然集体那么好,何必当初?骂前三十年一刀切,我所在的东街和南街,从互助组到人民公社,每村有一个单干户,怎么没有一刀切?我们的那么多集体转眼之间怎么没有了?难道都是群众自愿的?到现在单干户也只能和刘庄,南街相比较了。但是,在过去,集体和单干户是随时可以比较的。而现在比较,那已不是三十年的距离了,再过五十年,单干户能否赶上刘庄的今天?
先说南街的单干户,自从分到土地后,认为得到了金疙瘩,非常感谢共产党毛主席,得到土地,谁也不许动一动,从互助组到人民公社,干部是左动员,右劝说,苦口婆心,不管是毛主席说的,共产党说的,愣是单干,不管你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多好,认准单干,恐怕土地被别人骗走,没办法,因为入社自愿呢,所以成了单干户。
单干户的生产资料是铁锨和锄头,是原始的生产资料,除了两大件的不断更新以外,别无他有,这两件成了他一生的伙伴。虽然集体的生产资料一开始也很简陋,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改进,随着工农联盟的发展,生产工具迅速改进,抽水机,柴油机,脱粒机,农电的普及,大型拖拉机的使用,单干户是望尘莫及。
水利条件,单干户只能呆呆的望着天空,虚诚的祷告,‘老天爷,该下雨了’‘老天爷,别下了’。他把自己的希望交给没有见过面的老天爷,只能任凭老天爷的喜怒哀乐了。组织起来的农民,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从遥远的地方引来了黄河水,打了机井,创造了旱涝保丰收的大块农田,看着这些战天斗地的农民,老天爷也只能佩服的五体投地,这是老天爷执政以来第一次看到这么勤劳勇敢的人民。
单干户对庄稼的施肥,只能是自己的粪便,偶尔拾一点,也是少得可怜,因为生产队的人也在拾。而化学肥料在没有水利应用的情况下,也无法使用。组织起来的农民,大搞积肥运动,他们甚至把厕所的砖扒出来,打成沫当肥料用。随着化学肥料的应用,优良品种的推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单干户的庄稼长势和集体相比,就像儿童和姚明比高,他的粮食产量也是低的可怜。
集体的有一套完善的养老制度,无儿无女的又丧失劳动能力,集体将衣食住行病全包下来,父母双亡,集体将担当起抚养子女的义务。总之,在集体的组织里,人们将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单干户兄弟二人,弟弟参加集体,不幸早逝,弟媳改嫁,剩侄子年幼,单干户无力抚养,是集体把其侄抚养成人,娶妻生子,如果是现在或者都是单干户,也许他的侄子另改他姓了,还是那句话,‘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河深海深不如毛主席的恩情深。’
集体每村都有赤脚医生,赤脚医生是吃集体的平均公分的,不管是刮风下雨,不管是冰天雪地,不管是什么时间,社员有病,总是随叫随到,社员看病是不服钱的,也没有挂号费,年终集体统一结算,社员从没听说过看不起病的事。也没有看到现在那么多的中风,癌症什么的,单干户看病,虽然人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很高,但单干户总是不那么心安理得,不像现在的人,拿别人的比拿自己的还心安理得。
在孩子上学方面,小学的民办教师多,他们象赤脚医生一样,是吃集体平均公分的,学生上学是免费的,大多的书本是生产队买的,有时还发给一些本子,孩子们也参加集体劳动,比方帮集体拾拾麦穗,拾拾棉花。初中,高中都是这样,到大学,国家还给一些补助。那时的师生关系很好,到现在学生见到老师还是那么亲切,不像现在,老师和学生存在的是金钱关系,毕业后,便互不认识了。南街的单干户是一人,也无子女上学之忧。
‘东方太阳,正在升起,人民共和国正在成长,我们的领袖毛泽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我们的生活,天天向上,我们的前途万丈光芒’,中国组织起来的农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满怀共产主义理想,战天斗地,改变着自己的生活,改变着自己的贫穷和落后,使自己的生活日新月异,天天向上。可是,1976年,毛主席与世长辞了,人民失去了自己的伟大领袖和导师。人民在笑贫的领导下,南街的单干户不在孤单,30年的发展,农民失去的农民心里是有数的。
东街的单干户,是有子女的,因为他们的生活条件好和生产资料好,他们是不愿入社的,他们有两头牛,有犁,有耙,而社里也只有两头牛,他认为是不合适的,吃亏。但儿女坚决入社,也只好分开,所以单干户也是夫妻二人,坚决单干。
东街的单干户,我只讲一个过年的事。过年了,总是喜庆的,单干户买了一张红纸,小心的拿回家,找对门的先生,先生非常热情,‘你放心吧,我连门联加福字一起给你写好,不够我给你补’。是啊,集体的人什么时候都非常热心,老太太非常高兴,【老爷子已过世】先生帮老太太贴好,准备过年了。大年初一,拜年的络绎不绝,和往年不同,人们个个都发出响亮的笑声,老太太也很高兴。一群孩子前来拜年,看到对联后笑的前仰后合,老太太不识字问,‘孩子,写的什么’?孩子大声念道‘集体幸福多----单干肚子饿----横连---饿死不多----’
后来;单干户老太太去世,儿女们把牛等给了生产队。
在过去,单干户和集体可以随时比较,因为单干户在一个县,一个公社是很容易找到的,而现在的集体却很难找到,这是为什么?我们单干户的楷模,安徽小岗村,有的在外打工,有的成了本地的雇工,人们的思想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中升华,农民应该在雇工和打工中升华?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