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政府为什么要与民众对立?
2010年07月03日“华夏时”有篇题为《富士康内地迁厂迷局:河南民众反对政府欢迎》的文章,道说:“郑州市政府和富士康已于6月中旬签订相关协议,选址工作也已完毕。而来自河南省政府相关部门6月中旬的文件则显示,郭台铭曾在近期前往河南考察,有意在郑州航空港区建设LED产业园和IT产业园”。“在此前后,当地一家新闻门户网站就富士康来河南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由于当时正处富士康“跳楼事件”频发,负面新闻不断,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65.6%的网民认为富士康来郑州将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但仍有高达71%的网民不希望富士康到河南。”
郑州的老百姓不欢迎“富士康”是有原因的:一是富士康发生了“十三连跳”。二是台商在大陆的名气不好,对员工苛刻、残忍,这在沿海一带的打工族中都是共识的。三是富士康是一个私有制企业。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特别是在国企下岗后的职工都是身有体会的,私企与国企中的员工无论是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还是养老、医疗保险,员工的福利方面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既然民众反对富士康入郑州,那么郑州市政府为什么还要大张旗鼓的,通过新华社发布与富士康草签协议的消息?郑州市政府官员还表示,为了把“富士康”最终抢到河南,郑州市将在土地、税收、用工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并且由河南省政府出面为富士康招工,规定政府给予每人200元的职业介绍补贴,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在富士康工作满6个月以上给予每人600元的就业或生活补贴,对组织到富士康工作和实习的相关单位给予奖励。
政府为什么要不惜动用人力、物力甚至资金来取悦一个私有制企业“富士康”,而坚决地与民众对立呢?这是因为,当前发展的大趋势已定,在全国私有化的改革是坚定不移的。其次,三十年的改革实践已经证明了,所有“改革成就”的取得都不能受民意“拖累”。再次,只有立项、只有引进,只有进行了交易,经济才能搞活,一部份人才能先富起来。中国现行的政策也给我们提示了,改革的成败与否,改革的结果如何,决策人、当事人是没有任何责任的!
我们当初曾听说过有关“改革”的标准,那就是“看老百姓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这句话也不知道是谁提出来的,但这三十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句话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不合时宜的,所以现在就没有人再说了。也许当初就是为装点门面的,用过了,说过了,现在就不提也吧了,事实上也成了“屁话”了!
“老百姓是屁民”,这是原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林嘉祥所说的,由于社会舆论的原因,他因此而丢了官。那么,社会是不是需要作个扪心自问: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有那一项改革的决定是按照老百姓的意愿来进行的?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有那一项改革的措施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而定的?我们应该知道,国家的每一项改革措施对老百姓来说都是牵肋动骨的,在制定、在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又不把百姓当会事,那么老百姓自然而然的就是屁民了!林嘉祥已经表白出了这层意思,是因为他是个直肠子。郑州市的官员们把老百姓事实上当作了“屁民”,但是他们没有这样说出来,是因为他们都是弯肠子。这是二者所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
因为百姓成为了“屁民”,所以郑州市政府在决策富士康进驻的事项时,对民众的意见自然就表现出无足轻重了,民众所要说的自然也就是“屁话”了。富士康如何剥削工人、如何压迫工人,这都不是郑州市政府所要关注的,他们所要关心的就是他们自己所需要的GDP!大力培植私有制,摧毁公有制是不是符合社会主义的性质?是不是同时在摧残社会主义的基业?这也不是郑州市政府所要考虑的,他们所需要追求的就是他们个人的“业绩”,他们所需要获取的就是他们所作告中“如何快速发展经济”的素材!
郑州市政府为什么要与民众对立?就是因为民众成为了屁民!
2010。07。14。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