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茉莉花革命浪潮的蔓延与中国思维

2025-02-26 观点 评论 阅读
  

  茉莉花革命浪潮的蔓延与中国思维 

  西方发明的网络自由正在瓦解西方的自由与民主的普世价值观念。就象那句经典电影台词:“我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局”。突尼斯革命尤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唤醒了沉睡中的穆斯林自由主义情绪。美国被维基揭秘搞得灰头土脸之后,现在又被突尼斯局势搞得心神不定。突尼斯总统也因此亡命国外,就连美国30年来最爱的阿拉伯朋友穆巴拉克,也正被用互联网串联起来的青年在埃及的大街小巷上“围剿”。  

  

  在“阿拉伯世界”已经获得独立的国家中,埃及、叙利亚、伊拉克、阿尔及利亚、突尼斯、苏丹和利比亚七个国家,先后宣布奉行阿拉伯社会主义,并形成了不同的派别。这些国家在实行阿拉伯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理论口号和具体做法中有诸多不同,但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思想上奉行民族民族主义,经济上主张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政治上强调“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国政府的奋斗纲领均为消灭“剥削”和“贫困”,实现“平等”、“正义”和“富裕”的社会主义。  

  

  特别是以茉莉花为国花的突尼斯,追求宪政社会主义是其独具的政治特色。突尼斯前总统布尔吉巴于1964年把新宪政党改名为社会主义宪政党,并正式宣布突尼斯实行社会主义,强调开放性和实用性,要遵照突尼斯的传统并结合本国的特点进行社会和经济改革。  

  

  这些国家措施与目标实际与中国所谓精英政治的观点是如此相像,那么引发茉莉花革命的社会原因又是什么呢?  

  

  这些国家长期对西方和美国经济的依附,在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后,国内出现了经济困难、腐败严重、贫富悬殊、失业蔓延,各种社会矛盾急剧恶化。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全球特别是阿拉伯国家输出民主,而带给这些国家的并不是民众幸福和富足。由于油价下跌、西方援助减少,经济危机给阿拉伯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开始显现,使得经济危机迅速演变成政治危机。  

  

  而在中国,三十年的开放经济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带来的社会问题却也是巨大的。腐败、失业以及贫富悬殊一点也不逊色,潜在的经济困难也开始在显现,工人和农民阶层的劳动付出与收获形成极大的反差,多数人(特别是大学生)的美好期望一个个开始破灭。发生在阿拉伯世界的这场颜色革命,说明伊斯兰社会在向现代化迈进的途中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改革开放”之路,而正陷入困境的西方世界也无法给予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虽然中国经济还在前进,中国的外汇盈余数字还在增加,但过于依附的经济政策与形势使中国很难摆脱进一步蔓延的世界危机。如果一旦出现天灾导致“面包”成为中国的问题,或者被政治势力所利用等,一定会促使各种社会矛盾升级!所以,有良知的中国人应当从茉莉花革命事件中反思西方普世价值的真伪,切实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