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李荣融在国资新闻发布会上忽略了一些关键问题

2025-02-25 观点 评论 阅读

  

  8月10日 ,国务院国资委在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国资委成立以来国有企业改革情况,会上发布的诸多信息令人关注。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谈到了一系列让人很感兴趣的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诸如国有企业的控股问题、大小非的解禁问题、国有资产的监管问题、国有企业的垄断问题以及央企老总的薪酬问题等,这些问题确实是社会关注的部分热点。但本人注意到,有关国有资产所占比例、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权重变化趋势以及国有企业规模扩张(新增投资)等一系列更为关键的问题,这些体现国有资产的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指标,却被忽视了。  

  从2004年起任国资委主任的李荣融,主持了国有企业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李荣融于 2007年12月8日 在“2007(第六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表示:央企正进入空前繁荣时期,他说(据齐鲁晚讯):“第一个任期的3年前我接手的时候,国有资产总额是7.13万亿元,到去年底时已超过12万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3万亿元,就是每年诞生一个中石油”。另据新华社北京(去年) 12月18日 电(记者冯晓芳、黄全权),国资委18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1至11月,我国中央企业资产总额14.6万亿元,同比增长21%。同是国资委公布的两个数字,一个是“超过12万亿元”,另一个是“14.6万亿元”,在前后十天时间内,这笔国资大账的差距竟然达到21.6%!  

  又据能够搜索到的“联合证券”网 2007年7月3日 的署名文章“2001年我国社会总资产结构变动分析”介绍,“2001年我国全社会工商企业(不含金融)资产总额(以下称社会总资产)达31.5万亿元”;“2001年我国公有企业资产总额为20.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2001年在31.5万亿元社会总资产中,公有制企业资产总额占社会总资产的比重为65.1%,比上年降低2.7个百分点,比1995年下降17.1个百分点”;“2001年我国9453户国有大型企业资产总额为.8亿元”;等等。以上数据隐约反映了许多信息,一是国有资产的概念正在发生变化,目前国资委只管央企不管全部;二是大型国有企业与央企资产形成了一本乱账,很难找到翔实准确数据;三是即使以现有央企资产口径和2001年社会总资产数据计算(即不考虑总量增长因素),则国有资产占社会总资产的权重,已经出现大幅下降,下降的程度很难客观翔实准确地公之于众;四是以绝对利润表述“央企正进入空前繁荣时期”的观点很不科学,并且具有误导性。  

  笔者隐约听到李荣融主任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原谅我记不真切搜索不到),作为国企繁荣发展的一个佐证,是今年(去年?)国有资产投资多亿元。笔者认为这是一个相当模糊的绝对数,很难说明实质问题。首先一点,所谓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没有说清。国家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的投资额,实际包括了较大比重的由资产折旧转化来的维持性资产投入(保值),即这部分投入仅仅弥补了折旧后的净资产减值,而国有企业的扩大再生产(规模扩张),必须去除恢复性的投入额,实际取决于新增投资量(增值),这个量很不明确。其次一点,就是国有资产在全社会的权重变化没有说清。据《经济日》 2003年2月9日 的相关道,2002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202万亿元”。相对于如今远远超过4万亿元的社会总投资,国有资产投资多亿的比重不大;更主要的是这个相对比例与历年比较才能真正反映国资权重的变化趋势。遗憾的是得不到这个数据。即便如此,当年国有资产投资额占全社会投资额的比例,也基本能够部分反映出公有制的地位问题。  

  总的说来,几个孤立的绝对数,并不能反映国有企业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再分配的利润额更不能主要反映资产状况。想要证明“央企正进入空前繁荣时期”的重要观点,必须通过全社会、不同经济成分和不同行业等的全面比较,进而拿出更多无可辩驳的事实来,这才是不能回避的关键问题。  

标签:资产   国有   万亿   社会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