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中国民众的“反日游行”理性乎?

2025-02-25 观点 评论 阅读
  

  继中日“9.7”撞船事件后,近一周来,日本极右翼势力的猖狂行径及日本外相前原诚司的言论,更加激起了我国民众的强烈愤慨,部分城市的大学生,走出校园,聚集街头,先后举行了较大规模的反日游行。其活动总的是让人看到了希望,也长了全中华的民族志气,真可谓是大快人心,壮也矣哉!  

  

   然而,此活动也不是我们预想的会星火燎原,相反却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无论是现实还是网络,仿佛都集体噤声,好像一切都与他们无关,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很是沉寂,沉寂得让人觉得奇怪,甚至憋闷,以至于让人产生这样的猜想,难道中国民众想要表达一点自己的情绪,也需“韬光养晦”了?  

  

   何以如此?何以如此呢?有些事情,不便,也不愿去穷知,我们只想就事说事。这里不妨依据“ 10月16日 的答记者问”来管窥一二——游行——大概是没有“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设若如此,没有“依法”,大概就是说这些值得“理解”的人没有去“依法申请”;没有“理性”,也许说的就是那当中出现了打、砸日涉日场馆的情形。于此,一方面,我们是要责难一下可爱的热血青年了:何以不依法,理性地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呢?堂堂高知,难道不知道:不向有关部门申请,能游行的么?日本的汽车、店面,那是能砸得的么?书都念到什么地方去了?!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反思,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大学生为何就不愿依所谓的“法”去游行呢?是不是我们有关方面,关于“游行”要求的门槛过于高不可攀了?以至于让“游行”这项权利深藏《宪法》的“深闺”而颇受冷遇,以至尴尬呢?第二个问题,每每出现的“游行”,为何总会掺进“别有用心”的人?出现“不理性”的行为呢?——作为指导(也有号称要占领的)青少年成长的有关方面,应该算是“老师”了,不是有专家说,“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所以有关方面,不必去责备学生,应该检点一下自己,有关工作,我们是不是还存在某些方面的缺失呢?——缜密安排,让“别有用心”的人无处遁形;因势利导,让学生的爱国激情有一个恰当的释放,以“一眚而掩大德”始终是让人感到愚昧的。  

  

   总之,我们对既认为“值得理解”的行为,应该之以真正理解的胸怀。面对人家的霸权,心非木石岂无感?所以,我们应该,也可以能以恰当的方式,导之以行,让民众的爱国热情有一个合理的宣泄。简单的封堵,造成或无形中造成“吞声踯躅不敢言”的可悲局面,只能是让亲者痛,仇者快,因为“同仇敌忾”毕竟不是什么坏事,何需要“韬光”呢?——让人产生“封杀爱国”的错觉,究竟是不好的!  

  

  那些将中国民众“反日游行”简单斥之为“不理性”、甚至“不稳定”的人,如果不是因为心虚,肯定就是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人,因为他们何以害怕人民群众应有的情绪表达呢?何以在人民群众的游行中看不到智慧,看不到力量了呢!因为他们似乎已经忘却了,人民群众,也只有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其实,理性与智慧蕴藏在大智大勇的人民中间。君不见,我们可亲可敬的民众,在反日与反美的情绪上,显得多么富有分寸,富有睿智,该“针锋相对”的就“针锋相对”,该“养晦”的就绝不“韬光”。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某些显要,何以只单单看到某些负面的因素呢?   

  

  过去我们的党团结并依靠广大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又依靠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将来也必定要依靠人民才能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希望那些缺钙的某些显要,应该抛弃不必要的顾虑,把工作做细一些,深入群众,真正地热爱群众,紧密地联系群众,大胆地依靠群众,到人民群众中来问计于民,从群众中去施政于民,我们的事业才能无往不胜,那种迷信权威,抱残守缺,死盯住某个理论一百年不动摇的人,终将在风云变幻的历史烟云中被人民所抛弃。  

标签:我们   游行   何以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