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林: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是一条不归路
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是一条不归路
邱 林
7月2日至7日,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分3个小组对全省18个市县中的12个市县进行了执法检查,其中发现的问题让人触目惊心。海南省人大常委会的一份告称,海南的天然林、天然幼生林和灌木丛破坏十分严重。在有些保护区内,一些山头也被砍被占。(7月31日《中华工商时》)
海南建省10多年来,发生了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就是全省各地肆意砍伐天然林,且规模越来越大。许多地方25度坡度以上的天然林几乎被砍光,一些山坡被砍成“和尚头”,有些地方甚至超过60度,并继续向山顶前进。更为严重的是,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遭严重破坏,一些市县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长期以来对天然林保护认识不足,导致天然林保护处于边缘化、不管不问的状态。
海南天然林资源保护历经坎坷,先后遭遇4次大的砍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国家战略需要,农垦大面积砍伐天然林改种橡胶;二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山区群众刀耕火种,烧山狩猎,毁坏天然林种木薯、山兰;三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少数企业投入林业,毁坏天然林种芒果、槟榔、松树、马占相思等;四是上世纪末至2003年,毁坏天然林种橡胶、槟榔、绿橙等。经过几次大的砍伐,到2006年,全省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只剩下989万亩。
而2005年以后的这次大规模砍伐,也可称为第5次大的砍伐,却与印尼金光集团(APP)在海南重点资投资项目——已经投产的金海纸浆厂巨大的木材缺口有关。据悉,该厂年产60万吨纸浆,每年可处理碎木250万吨,木片40万吨。而根据当初的可行性研究告,海南必须为此造林350万亩,年平均造林60万亩左右,并正常轮伐,才能保证木材供应。而海南此前木材出口量为每年20万吨左右,全部供给金海浆,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由于有了这个引资项目,海南省的市县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对砍伐天然林种植经济林的违法行为听之任之,不加以制止,有些市县还将砍伐天然林种植经济林作为扶贫项目,鼓励农民砍树,从而导致砍伐天然林种植经济林行为愈演愈烈。去年,根据APP与当地政府推广的种植桉树浆纸林模式,海南全省近两万公里公路两旁的防护林将被砍伐,代之以数年一伐的纸浆经济。结果,海南公路周边的大部分地段,数十年生长成的护路林被砍伐殆尽,只剩一路树桩。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一些市县主要领导打着农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旗号,给毁林寻找挡箭牌。为了满足金海纸浆厂的木材所需,一些市县领导口号喊得很响亮,提出“坡度25度以上,就是种黄金也不行”。也许,在地方政府看来,APP“进军”海南的确为经济的腾飞带来了契机,的确能够一揽子解决贫困地区发展乏力的问题。地方政府选择这样的定位是符合“逻辑”的,因为APP在海南推行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将为地方带来极为可观的财政收入。
然而,如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以杀鸡取卵的方式谋求发展,又怎么可能为万千人民造福呢?其实,早在APP进入我国时,有关的环保组织就盯上了它们的破坏生态行为,当APP在云南、广西、海南的毁林行为被曝光后,它们又成为了媒体的焦点。从环保组织和新闻媒体了解到的情况看,由于APP和一些地方的政府采取了很不规范的林地流转方式,APP从地方政府获得极为低廉的转让和收购价格,直接损害了当地林农和林业工人的收入。
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是一对矛盾,科学的发展就意味着政府要协调多方矛盾,均衡当下与长远、局部与整体、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寻找到一条既不毁坏生态环境,又能发展地方经济的道路,在重大项目的决策与实施过程中,任何短视、偏袒、打擦边球乃至违法决策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不解决这一根本问题,海南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就难有较大改观。
从这个意义上分析,以牺牲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是一条不归之路。海南省毁林案屡禁不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责任在政府。许多市县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浆纸林任务而大面积毁坏天然林和海防林,违背了“生态优先”的原则。毕竟,海南的生态林是事关全省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公共资源,是海南发展旅游的重要保障。试想,如果海南省的生态环境都恶化了,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山头,谁还到到海南来旅游呢?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