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为东方日报叫好:形势依然严峻,招数却已用尽

2025-02-16 学习 评论 阅读

为东方日报叫好

  香港《东方日报》的《形势依然严峻,招数却已用尽》这篇文章充分表达了香港人民对于祖国的关注。也许本人孤陋寡闻得很,这些年,在网上看到的港澳地区关注国家大事的似乎很少。这似乎让人不太好理解,大家都是中国人,切肉连着皮,内地好了,港澳当然也会好,他们怎么就不关心国家大事呢?

  但不管怎么说,东方日报发表这样的文章,还是令人鼓舞的。要说,港澳搞的是资本主义,他们不受内地主流意识的支配,并不存在是非混淆,黑白颠倒,指鹿为马,胡说八道的政治氛围,他们有更多的言论自由表达的空间,但实际情况似乎不是这样,他们似乎国家大事不闻不问。东方日报的文章,是不是代表了港澳人民的觉醒呢?是不是代表了他们也和内地的人们一样非常的着急呢。

  “形势依然严峻,招数却已用尽”,用尖锐的笔触,描述了内地私有化市场化改开的严重后果。文章对于“当局尽力澹化经济严重下滑的事实,大力渲染经济正在转暖的幻象,”给予了严厉的批评,指出“残酷的数据却明白无误地显示出,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以当局最为重视的GDP数据来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首季度GDP增速为百分之六点一,大大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百分之六点八的增长率,而这个数据已是连续第七次下跌。”“其他一些关键数据则更不理想,进出口总额降幅惊人,失业人数大增,消费依然没有起色,用电量降幅持续扩大,按国际标准统计的採购经理人指数持续下跌,实际使用外资数量仍在减少。”“种种迹象说明,中国经济远不像当局所宣扬的那样乐观。一个最明显例证就是用电量持续下降,说明工厂开工不足,甚至可能有更多工厂已经倒闭。除非当局弄虚作假,如果未来几个月这些关键数据没有好转,任何断言中国经济已经见底的说法,都不过是自我安慰,自欺欺人。”

  文章也坦率且婉转地为内地经济开除了药方,“中国经济再也不能仅靠出口拉动,而应转向国内消费需求为主。”同时也对内地改开的后果,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贫富差距愈来愈大”;“老百姓收入微薄不敢消费”,“头顶上压着教育、住房、医疗三座大山。”

  当然,文章的有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比如说,GDP数据下跌。这是好事啊,“我们与中国企业各取所需,中国人得到了GDP,我们得到了利润。”(《瞭望新闻周刊》4月20日)这样的情况难道不能改变一下吗?中国人活着难道就是为了GDP?就是为了让“中国人得到了GDP,我们得到了利润。”?

  出口不振也是好事啊!中国人不能老是为了外国人而生产,不能老是为了西方人而活着,而应该为自己而活着,那么显然,就不能把出口当成好坏的标准,中国人难道不应该变为外国人而活着而为为自己而活着吗?

  实际使用外资数量仍在减少。这也是好事啊!中国已经本来就资金过剩,不得不拿来送美国,为什么还要引进资金呢?资金过剩而要引进资金,是典型的殖民地心态在起作用。就是自己什么都不行,搞企业不行,开矿山不行,搞商业不行,搞银行不行,搞技术创新不行,搞管理不行,总之什么都不行,什么都要交给西方人来搞才行。这不是奴才心态殖民地心态是什么?

  文章最后坦陈,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解决办法。但可惜,文章未能为内地开除解决问题的药方,这也许正是作者的局限性所在,他们根本看不到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有毛泽东思想,就是说,只有毛泽东思想,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

形势依然严峻,招数却已用尽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0904/80029.html

东方日报

推荐者按:在高尚全之类的忽悠下搞了多年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再想用凯恩斯的办法走出当前的经济危机,必然是力不从心。要么社会主义,要么灭亡。

这几天,中国陆续公布了一系列经济数据。虽然当局尽力澹化经济严重下滑的事实,大力渲染经济正在转暖的幻象,但残酷的数据却明白无误地显示出,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以当局最为重视的GDP数据来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首季度GDP增速为百分之六点一,大大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百分之六点八的增长率,而这个数据已是连续第七次下跌。照此态势发展下去,当局今年「保八」的目标将岌岌可危。

其他一些关键数据则更不理想,进出口总额降幅惊人,失业人数大增,消费依然没有起色,用电量降幅持续扩大,按国际标准统计的採购经理人指数持续下跌,实际使用外资数量仍在减少。

种种迹象说明,中国经济远不像当局所宣扬的那样乐观。一个最明显例证就是用电量持续下降,说明工厂开工不足,甚至可能有更多工厂已经倒闭。除非当局弄虚作假,如果未来几个月这些关键数据没有好转,任何断言中国经济已经见底的说法,都不过是自我安慰,自欺欺人。

中国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并不出人意料,实属正常现象,直接原因当然是出口不振。由于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出口,内需贡献极低,而欧美国家由于当下仍在泥潭中挣扎,接连推出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中国出口下降是自然不过的事情。

出口下滑 消费不足

在欧美经济没有好转之前,谈论出口增长无异于一厢情愿的单相思。而出口没有增长,又怎麽谈得上经济转暖?

更为根本的原因则是,当局从去年十一月开始推出的一系列刺激经济计划,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首先是因为这些政策主要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为主,能够从中受益的都是大型国有企业,而支撑中国经济半壁江山的中小企业则只能是望洋兴叹。它们融资依然困难,市场仍在萎缩,转暖谈何容易。中小企业带来了中国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经济增长,吸纳了中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就业人口,中小企业的日子不好转,中国经济基本面难言改善。

其次是因为这些政策对调整经济结构没有任何用处。应当说,如今当局也明白,中国经济再也不能仅靠出口拉动,而应转向国内消费需求为主。但国内情况却令人失望,一方面贫富差距愈来愈大;另一方面,老百姓收入微薄不敢消费,因为头顶上压着教育、住房、医疗三座大山。

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解决办法。而当局如今正面临这样的局面,对国际市场萎缩无能为力,增加固定投资的做法也已失灵,过去所依仗的招数都已用尽,如果想救经济于下滑之中,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国内消费严重不足的问题,但这既不是短时间内所能见效,也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当局有这个勇气和智慧吗?

标签:经济   中国   数据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