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法则(9):大国崛起之非洲浩劫
一、
非洲总面积30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7.2亿(2000年估计),是地广人稀的一个大洲,现有53个独立国家,也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一个大洲。它们都是发展中国家。现在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集中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因为过去这些国家都处在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位,现在独立了,但也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
非洲绝大多数国家是在20世纪60L70年代取得独立,建立主权国家。非洲国家独立后的发展,实际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发展民族经济,加强国家综合实力,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二是加强民族团结,增强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力。这两项任务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经过三四十年的时间,非洲做得怎样呢?应该说,非洲现在依然是世界上最贫困、最落后的大洲,而且越来越落后。在联合国确定的最不发达国家中,非洲在1971年有17个国家。1980年增加到27个,2001年达到34个,占全世界最不发达国家总数的3/4。
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对非洲的侵略、统治和掠夺同拉丁美洲、亚洲相比较而言有其明显的特征。非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也有其鲜明的特点。在亚非拉三大洲中,非洲是最早遭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却是最晚完成殖民化,也是最后取得政治独立、建立多民族国家的大陆。在中世纪末期,葡萄牙是最早对外进行殖民侵略的。它在1415年占领摩洛哥的休达建立殖民据点,这是西方殖民主义在亚非拉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殖民地。近代殖民主义是在非洲大陆降生的。自此起,到19世纪70 年代末,葡、西、荷、英、法等国在非洲已经霸占了1/10的领 土,建立了它们在非洲的第一批殖民地。这批殖民地不少成为西方国家到达亚洲、美洲的过境后勤基地,有些曾经还是进行奴隶贸易的据点。这种罪恶的奴隶贸易进行了400年时间。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向帝国主义过渡。 分割世界是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从这个时期起,开始掀起 了夺取殖民地的大规模高潮,帝国主义列强侵占、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但在当时,亚洲的土地基本上已 经瓜分完毕,而拉丁美洲由于美国实行门罗主义,欧洲列强在那里的扩张遭到排挤,因此,争夺非洲的大块 "无主地"成为欧洲 列强对外掠夺的重要目标。19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召开的柏林会议,揭开了疯狂瓜分非洲的序幕。到1912年为止的27年时间,英、法、德、意、比、葡、西等国己经占领了非洲96%的领土,只有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两国名义上保持独立,但实际上也已沦为半殖民地国。非洲到这个时候才最终完成殖民化。但在当时,拉丁美洲己经出现了第一次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不久一大批民族独立国家光荣诞生。殖民体系在拉丁美洲逐渐崩溃。
西方列强在非洲的辖区里建立起政治统治,先是实行 "分而治之"的政策,到20世纪初起普遍采取 "合而治之"的策略为其一大特点。法国和英国最为典型。例如,法国在1904年叉把它在西非的所有殖民地合并成为西非联邦,1910年又把在赤道非洲的殖民地合并成赤道非洲联邦。英国殖民部在1914年初将不同民族、宗教的北尼日利亚保护地、南尼日利亚保护地和拉各斯殖民地强行合并为单一的尼日利亚殖民地和保护国。它们都由宗主国人士担任的大总督进行统治。但在殖民地最基层设村一级 组织。村长由宗主国人士担任的县长选择忠诚于殖民当局的非洲 人酋长或传统势力担任。他们帮着强迫非洲人纳税、强征劳动力、维持社会治安等,起着外来统治者起不到的作用。后来,德国、比利时、葡萄牙、意大利殖民主义者都仿照法国和英国,对 殖民地采取 "合而治之"的策略,分别成立德属东非、葡属非洲 领地、意属东非、比属中非等等。
一次大战结束后,亚洲觉醒,出现了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非洲的形势从总体来说却迎然不同,它在殖民化道路上越陷 越深。经过一次大钱和战后二十年,随着帝国主义压迫掠夺的进 一步扩大和深化,非洲已经转化为帝国主义的后方,其标志是殖民主义统治相对稳固,对非洲人民的超经济掠夺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非洲经济的畸形发展具有深刻的殖民地性质。
二次大战和战后头十年,随着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殖民体系在亚洲走向崩溃。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却被西方老殖民主义国家视为它们在海外殖民地的最后阵地,更显示其特殊重要性。它们极力强化其统治和加紧掠夺。例如,英国在其东部和中部非洲殖民地又分别建立东非联邦、中非联邦。法国也强化 "法兰西联邦"对非洲殖民地的统治。美国新殖民主义也积极染指非洲,当时,它主要在北非和南部非洲扩大其势力范围。非洲一时被称为 "黑暗的大陆"、"沉寂的大陆"。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潮起源于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所产生的深远影响。60一70年代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期。42 个国家在这一时期获得了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殖民体系在非洲已经彻底瓦解,非洲的非殖民化斗争取得重大的胜利。
经过30年的非殖民化斗争,非洲国家之所以能够取得独立,是它们分别依靠以下三种斗争方式实现的:第一种是通过武装起义,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如阿尔及利亚、肯尼亚、津巴布韦,还有葡属非洲殖民地等少数国家。第二种是广泛发动群众,运用除武装斗争外,罢工、游行示威等各种合法斗争,如利比亚、苏丹、加纳、几内亚等国。第三种是向殖民宗主国政府和殖民当局开展上层斗争,宗主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影响,有条件地允许非洲殖民地获得独立,迫使他们签订各种各样保护殖民宗主国利益的条约和协定。像法属西非和赤道非洲绝大多数殖民地就是这样的。但总的来说,依靠第二、第三种斗争方式取得独立的占大多数。
回顾非洲殖民化的上述进程,与亚洲、拉丁美洲相比,说明殖民主义在非洲的存在具有久远性和特殊重要性的特征。非洲非殖民化的历程,也说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具有迟缓性和不彻底性的特点。因此,西方殖民主义给独立后的非洲国家带来的历史遗留与亚洲、拉丁美洲相比较自然更多,也更加严重。
二、
西方殖民主义对非洲的侵略和掠夺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是客观存在的,它们决不是随着非洲国家的独立而自行消失。还会长期地起作用,影响非洲国家的政局稳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些严重后果在政治上主要表现在下列两个方面:
首先,殖民地时期形成的非洲国家的边界成为当今非洲国家不断发生民族纠纷和边界冲突的祸根,也是阻碍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非洲大陆所有国家的边界问题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在近代遭受殖民侵略和统治前,非洲从来不存在严格的边界概念。出现过的一些古代国家也没有专门划定属于自己国家权限的地区界限。其原因,证如著名的埃及学者布特罗斯。布特罗斯一加利所指出的,"首先,非洲地广人稀。因此,为占领土地而进行的争 斗从未达到像欧洲或亚洲人烟相对稠密的某些国家那样激烈的程 度。第二,非洲人民主要是游牧民族,部落经常迁移,到处寻找水源和牧场,这就使得任何边界概念反而显得多余了。…… 第三,地形测量的资料不足,同时也极为复杂,使得边界难划定,甚至不能划定。
非洲国家现在的边界概念完全是殖民主义带来的,而且是在非洲人无权的情况下,大体上都是在帝国主义疯狂瓜分时期形成的。帝国主义列强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凭实力,同时又根据自己统治的需要划定殖民地的边界。例如英、法为了瓜分西非地区,于1898年在巴黎签署了协定,规定以尼日尔河的东西为界,作为法、英各自占领土地的边界,即是后来的法属西非殖民地和英属西非殖民地的边界。法属西非殖民地面积十分辽阔,达到。7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法国本土的人倍多,为了便于统治,法国任意地将其分割成八块殖民地。再如,莫桑比克、马拉维和津巴布韦的边界也是英国与葡萄牙在1891年通过协议强行划定的。
如此划分边界造成的危害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的民族聚居区遭到割裂,人为地制造许多少数民族,使得民族数量非常多,非洲成为世界上民族最多的一个洲,导致民族纠纷的长期存在。同一个民族被分割在若干个国家和地区。例如,巴刚果族被分割在安哥拉、刚果 (金)、刚果和加蓬四国。西非著名的富尔贝族甚至被分割在英、法、葡、德等国的七块殖民地里。还有的原是一个国家里的不同民族,又被分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再有的是原来属于不同文化、语言和传统的民族被强行划迸在同一个国家里,像西非地区部分的豪萨族人、约鲁巴族人和伊博族人被强行划入尼日利亚境内。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非洲各殖民地境内存在着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非洲殖民地独立后,这种 情况就延续下来,任何国家都是有上百,甚至数百个民族,像坦桑尼亚有120个民族,尼日利亚有250个民族。甚至国土只有47.5万平方公里的喀麦隆也竟有100多个民族。这种情况。不但严重地破坏了民族的团结,早已存在的民族内部和各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和交流被隔绝了。同时,由于一个国家内居民民族成份复杂和零乱而带来民族关系和国家建设中的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二是边界划分的不合理,自然会引起非洲独立国家之间的争端,发展为武装冲突,己经成为毒化非洲国家关系的病疾,也成为当前困扰非洲大陆的一个重大问题。非洲几乎所有国家都同周边国家存在着边界争议。1958年12月在加纳首都阿克拉举办的第一届全非人民大会上,来自数十个独立国家和殖民地的许多民间组织通过的多项决议中,有的在严厉谴责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时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为分裂非洲人民而划分的人为边界,特别是那些割裂种族集团和分离同血统人民的边界","呼吁早日废除或调整这类边界"。但边界的更改或调整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这涉及到相关国家的利益,必然要引起争端和冲突,甚至战争。所以在1963年5月非洲统一组织制定组织宪章时明确规定成员国"尊重各个成员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和独立生存的不可剥夺的权利"。由于该问题的突出和严重,非洲统一组织在1964年7月举行的首脑会议上,特别制定和通过了"关于非洲边界不得改变的决议","郑重宣布所有成员国保证尊重它们取得民族独立时存在的边界"。
尽管如此,这些争端和冲突还是在许多国家之间发生。重要的有阿尔及利亚与突尼斯、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利比亚与乍得、埃及与苏丹、苏丹与乌干达、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与肯尼亚、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加纳与多哥、尼日利亚与喀麦隆、加纳与布基纳法索、尼日尔与贝宁、马拉维与坦桑尼亚、坦桑尼亚与乌干达之间等等,有些还是多国为一个地区的边界发生争端和冲突,如西撒哈拉问题,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三国都陷入纷争之中。
这些争端和冲突不少继续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边界战争,造成双方人员、财力和物力的重大损失。比如。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的边界争端早在)963年就开始了。1964年1月,索马里为争夺埃塞俄比亚的欧加登地区发展成为较大规模的战争。又为争夺肯尼亚与索马里的接壤地带,索马里又同肯尼亚开始战争。这些战争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延续了十多年时间。到1977年时,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的战争规模越来越大,双方分别由当时的美国和苏联支持。1978年索马里受挫后被迫从欧加登地区撤兵,但两国之间的冲突和磨擦一直不断。再如,厄立特里亚在1993年4月宣布独立后,同埃塞俄比亚不断发生争吵,后
因过去意大利殖民主义划分边界的不合理,两国于1998年酿成边界冲突,很快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边界战争,双方都动用坦克、飞机、导弹,致使死伤高达数万人,许多城镇被夷为平地,120多万若百姓流离失所,财产损失难以计数。有的学者在评述这场厄埃之战时说,这是20世纪末发生在非洲大陆上最惨烈的战争。
三是人为地、主观地划分边界,使得非洲独立国家的数量众多,其面积大小各不相等,自然资源和经济潜力也不均等。经分割后。有些国家辽阔 (如苏丹20万平方公里、阿尔及利亚238万平方公里),有些国家不过是弹丸之地 (如塞舌尔酚平方公里、吉布提2.3万平方公里),但大多数国家都是小面积或中等面积的国家;有些国家有着漫长的海岸线 (如南非2954公里、莫桑比克2470公里),有些国家却是内陆国 (有马里、布基纳法素、尼日尔、乍得、申非、乌于达、马拉维、赞比亚、津巴布韦、博茨瓦纳、莱索托、卢旺达、布隆迪、斯威士兰等14个国家),有些国家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如刚果 (金)、尼日利亚等国汕有些国家则贫潜缺少资源 (如科摩罗、佛得角等国);有些国家邻国较少 (如冈比亚、莱索托等国),有些国家邻国较多 (如苏丹、刚果 。金)等国),会给国家安全带来严重的问题。"继承历史遗留的那些面积狭小、缺少出海口、自然资源贫乏、便于邻国千预的非洲独立国家,在发展民族经济、加强多民族国家凝聚力过程申所遇到的困难更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非洲国家独立后不得不承袭殖民地时期建立的行政管理组织和立法制度,因缺乏内部凝聚力,许多国家出现动乱不已的局面。殖民地时期的行政管理组织和立法机构是根据殖民地统治和掠夺的需要建立的。一。殖民当局削弱了当地原有的传统管理体制。殖民地以前,非洲存在着传统的君主政体和家族酋长制度。经过殖民征服,他们或被废弃,或被利用转化为殖民地当局的行政官员,或由殖民地当局扶植那些原是无权担任酋长职务的人担任酉长。殖民当局利用他们对非洲居民强制推行强迫劳动、征收税收甚至强制征兵等制度。因而,一些传统统治着已经在非 洲群众申失去了作用和地位。二,殖民当局造就了一批非洲的社会精英,他们人数虽少,但大多是西方国家培养的知识分子,能量不小。他们是非洲最早一批民族主义者,独立后掌握国家的权力,但大都没有管理国家的经验,加之不少国家由于殖民宗主国的施计,独立进程十分仓促,许多国家未经改造却继承了原有的行政管理组织和立法制度。经过独立后最初的欢乐年代,这套统治方式从基本正常运行逐渐产生危机,酿成无休止的动乱。过去宗主国在殖民地建立的土著治安部队或常备军是殖民主义的产物,是巩固殖民统治的工具。在殖民统治被推翻时,他们没有被解散而是被新独立国家所接管。特别是那些通过和平方式取得独立的国家,都是以他们为主组建本国军队的。军队千预国家政治生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的将近二十多年时间里,非洲盛行军事政变。有些国家持续几十年政局动荡,政变频繁,像加纳和尼日利亚这洋的国家都是典型的例证。加纳独立后不久爆发的成功政变和末遂政变共有七次之多,有些政变是惟翻了文官政府的,也有些政变是推翻了军人政府的,以新的军政府取代原有的军政府。尼日利亚也前后发生过七次已遂军事政变,还有些是未遂政变。尼日利亚原本是资源丰富的非洲经济大国,由于连年政局激烈动荡,生产持续滑坡,经济凋敝,人均国民收入从1982年的1100多美元,跌落到80年代末300美元左右,成为联合国统计的最不发达国家。
三、
西方殖民主义对非洲的侵略和长期掠夺给非洲独立国家在经济方面带来的后果同样是很严重的。殖民地时期形成的经济畸形发展成为独立后的非洲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一大障碍。殖民主义在非洲的统治在经济上完成了把非洲经济纳入国际经济的轨道,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附属部分。一方面,西方列强向非洲提供了这里过去没有的东西,如建造了公路、铁路、电话、电讯、港口和机场等基础设施,种植了咖啡、可可、烟草、花生等经济作物,引进了货币经济,推动了非洲经济的商品化等,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但这些引进都是在非洲处于极其不利的受掠夺受剥削的地位下进行的,这些东西越多,非洲人民遭受的苦难越深重。一方面,西方列强对非洲实行竭泽而渔式的掠夺,致使非洲经济片面畸形发展。
非洲经济的发展是以谅殖民地的自然资源和满足西方列强的需要为基础的。各个殖民地郡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供出口的农业经济作物或矿产品。如加纳的可可和黄金、苏丹和鸟干达的棉花、塞内加尔和冈比亚的花生、南非的黄金和金刚石、津巴布韦的烟草和黄金、赞比亚的铜矿石、桑给巴尔的丁香、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的棕搁产品、莫桑比克的甘蔗、喀麦隆和多哥的可可、坦喀尼喀的咖啡和西少尔麻、刚果的铜矿石和铁矿砂、几内亚的铝矾土等等。完全忽视了国内生产者非洲人的需要,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遭到扼杀,在许多殖民地。现代工业几乎等于零。非洲人被迫生产他们所不消费的产品,而消费他们不生产的产品。在
非洲殖民地,出现了非常奇特的现象,输出花生却迸口花生食品、输出咖啡豆却进口咖啡饮料、输出棉花却迸口纺织品、输出铁矿砂却进口铁器生产工具、输出铝矾土却迸口铝制器皿……非洲经济作物和矿产品的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需求刺激着非洲殖民地生产的发展。非洲经济发展的片面性和脆弱性已经存在很长时间。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进行改革,解决这种问题是很难很难的。许多非洲国家己经独立数十年,这一情况至今没有根本的改变。
当前,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非洲一些国家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然而如何改变殖民地时期形成的片面发展一两种供出口的农业经济作物或矿产品的状态,现在来看仍然是个严峻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非洲经济的脆弱性是很难改变的。1997年7月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对非洲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是近期的一大证明。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从1994年起连续四年稳定增长,摆脱了从80年代初起的十多年严重滑坡。应核说成绩是喜人的,但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作为经济支柱的农矿初级产品(如可可、咖啡、棉花、棕榈仁。木材。橡胶、烟叶、石油、铜、铝锡等)和贵金属(如黄金、白银、钻石等)出口价格的上扬造成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许多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有的国家一度贬值100%以上,促使它们尽量输出出口商品予以弥补。亚洲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主要输出的大多是同非洲一样的农矿初级产品,其价格更加低廉,在争夺国际市汤方面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东南亚国家又把出口方向努力转向有活力的欧美市场,以争取外汇,非洲国家传统运销欧盟和北美的农业和矿业原料明显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外界向非洲的投资在过去较少的基础上进展更加缓慢。这次金融危机对非洲造成的冲击是很严重的。2001年“9·11”事件后,据联合国预计世界经济将受不小的影响。当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率会降低1%,其中非洲从原先估算的4.3%降至3%,是降幅最大的地区之一。现行的世界贸易规则拉大了非洲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使非洲越来越穷。例如,发达国家控制着非洲国家的农产晶出口价格,迫使他们以低价出口,高价迸口,阻碍了他们通过出口增加收入。有统计表明,发达国家每年的农产品补贴款约有3000亿美元,几乎等于撤哈拉以南全部非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因此,非洲国家根本无法按平等价格将产品打入发达国家的市场。仅从上述可以看出,对非洲来说,改革殖民主义时代遗留下来的不合理经济结构势在必行!
殖民当局促使非洲殖民地经济的畸形发展,强迫非洲人沦为劳动力,便他们付出了大量的、惊人的代价。表现为强迫劳动、强迫种植单一经济作物、掠夺土地、流动劳工制虞等等。这些措施产生的后果聂十分严董和深远的。有些直到非洲国家独立后仍然影响着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例如,掠夺土地这一措施,其目的是殖民当局从非洲人那里掠走肥沃的土地,制造土地荒,迫使非洲人为了活命只好离开家园,替白人殖民着做工。殖民当局在掠夺土地的过程申表现得特别的贪婪。他们所得土地绝大部分是任意荒废的。掠夺非洲人的土地是西方殖民主义着在非洲大陆上奉行的一项带有普遍性的传统政策。非洲许多殖民地深受其害,即便在非洲国家独立后许多年其流毒依然很深董。像津巴布韦是个明显的例证。谅国是农业国,75%的人居住在农村。1980年独立时土地间题非常严重,大约5700个白人农场占有肥沃土地1600万公顷,每户乎均占地面积1754公顷。相当于非洲人的110倍,无地或少地的非洲人达80多万户。政府实施了20年的重新安置计划,土地问题因国家无力、加之原宗主国英国的破坏依然没有得到基本解决,制约看国家经济的发展,从2000年初起由于土地问题诱发了政治动乱,政府处境危难。在今日的南非、肯尼亚、乌千达等国,土地问题都是困扰政府的棘手问题。
四、
在殖民地时朝,非洲社会发生了畸变。非洲国家独立后因惯性继续循势发展,要改变现状是各国面临的重大难题。西方殖民统治给非洲社会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第一,制造和扩大了城市申心与农村地区之间的巨大差别。随着西方列强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的需要,在非洲大陆上一大批中心城市发展起来了。它们有的是殖民政府首府和行政中心,有的是商业中心。也有的是矿业中心,或者交通申心等等。特别是在一次大战后的26年被称为非洲殖民地的大发展时期产生的一批城市,有:内罗毕、尼亚美、阿比让、卢萨卡、索尔兹伯里(今哈拉雷。、约翰内斯堡、卡萨布兰卡、金伯利、埃努古、乔斯、路路阿堡、哈科特港、塔克拉迪。布拉瓦约、巴马科等等。这些城市拥有电力、自来水、卫生设备、交通设施、娱乐场所、医院、居民住宅、商店等条件。非洲农村大多不是处于边远偏僻的地区,便是在贫痞的不毛之地,缺水缺电、垃圾成堆。农村的青少年离开家庭,进入城市,流落街头寻找工作。他们聚居城郊或贫民窟,那里成为酗酒、吸毒、卖淫、犯罪等罪恶场所。
非洲国家独立后,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大大加速进行,20世纪90年代,非洲城市人口增长率远高于其他大陆。在1990到1996年期间,非洲城市人口平均每年增长4.4%,大大高于非洲人口年增长率2.8%,比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率的1%高出三倍多。城市中心与农村地区的差别进一步拉开。但即使在城市里,由于住房极度紧张,交通拥挤,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备严重不是,加之失业严重,贫富悬殊,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
第二,西方列强为了培养对殖民统治和殖民剥削更有用的非洲人而兴办教育,然而小学分布不合理,学校设备不齐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照搬宗主国的,严重脱离本国、本地的实际。在很多殖民地学校只设在一二个城市里。最初只设小学、中学和师范学校。培养少数办事员和参加殖民机构管理的中下级职员,不重视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殖民地。只是到二次大战后才开始创办大学。而且每个殖民地只办一所大学,往往又是宗主国大学的分校。大学里只重视文科和外国语言科目,优秀者再送宗主国深造。殖民当局希望他们成为其代理人。担任殖民地的中高级职务。非洲国家独立已经数十年时间,上述这些状况至今还严重存在着。受教育的人轻视劳动和劳动人民,有的还嫌弃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有钱人在西方学习后在国外寻找工作,国家却缺乏人才。学校分布不均衡,不利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致使不同民族和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拉大,造成紧张关系。
第三,由于数个世纪奴隶贸易、殖民主义和种族压迫的影响,歧视、鄙视非洲黑人的种族主义谬论泛滥,成为长期以来社会的统治思想。"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非洲人民也同洋受到种族主义宣传的毒害,他们一些人误认为自己"低能"、"卑贱",而帝国主义却是 "不可战胜的",其统治是 "不可动摇的"。殖民体系崩溃,殖民主义虽然被钉在人类历史的耻辱柱上,但是歧视黑人的丑恶思想意识绝不会轻易地消除的。当前非洲国家在克服困难、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 申,一些人表现出缺乏强烈的精神力量,缺乏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意识。缺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心。而是一味依赖于国际社会,这无疑是殖民主义在非洲造成恶果的一种突出表现。
其实,非洲国家自独立以来,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人物。就拿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文学来说,有著名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尼日利亚剧作家渥里·索因卡(1986年)、埃及的小说家纳吉布· 马哈福兹 (1988年)和南非的女小说家娜丁·戈迪默 (1991年)。此外,还有一批著名的文学家。如埃及的塔哈·侯赛因、阿尔及利亚的穆罕默德。狄布、尼日利亚的钦努阿。阿契贝、喀麦隆的费迪南德。奥约诺、塞内加尔的列奥波尔德。桑戈尔、塞内加尔的桑贝内。乌斯曼、南非的彼得。阿伯拉罕姆斯等。著名的政治家更是数不胜数:有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担任重要角色的联合国第六、第七任秘书长的埃及学着布特罗斯。布特罗斯一加利、加纳人科菲·安南。还有著名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南非的艾伯特·卢图利 (1960年)、德斯蒙德·图图 (1984年),像南非的纳尔逊·曼德拉、坦桑尼亚的尼雷尔、加纳的恩克鲁玛、埃及的纳赛尔等都是卓越的国家领导人。上述这些杰出人物。他们像普通人一样开始时都处在不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下,但他们有着努力奋斗、发奋励志、自强不息的精神,以惊人的毅力创造伟业,从而赢得世人的赞美和崇敬。
条留言